1. 铜镜,古代的铜质反射器,主要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而成。
2. 在古代,铜镜最初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出现,至商代,其制作仍属于王公贵族的特权。
3. 直至西汉末期,铜镜逐渐普及至民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4. 铜镜不仅是生活用具,更是精美的工艺品。其制作工艺精湛、形态美观、图案华丽,铭文内容丰富,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
5. 随着合金技术的发展,铜锡或银铅等材料被用于铜镜制作,这一时期的铜镜通常为圆形或方形,背面铸有铭文和图案,配有穿系用的钮扣,正面则通过铅锡磨砺保持光亮,能够清晰照人。
6. 铜镜在战国时期开始广泛使用,产量显著增加。
7. 汉代时期,铜镜的制作工艺得到质的飞跃,满足了大量日常需求,并在西汉中叶经济繁荣的推动下,工艺更加精良,质地更加厚重,镜背的铭文和图案也更为丰富多样。
8. 唐宋时期,铜镜制作经历了两次发展高峰,直至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出现,铜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9. 鉴赏古代铜镜有四个标准:保存状况良好,品种稀少,艺术性高,纹饰清晰。其中,保存良好的“水银镜”或“黑漆古”最为理想。
10. 稀有的铜镜能够见证历史事件,如唐代的打马球镜,证明了足球在中国的起源。
11. 艺术性高的铜镜反映了古代的高科技水平,如战国镂空镜、汉唐镏金和嵌螺钿镜等。
12. 纹饰清晰度是判断铜镜收藏价值的关键,而铜镜的版模则讲究头模镜最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