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往今来,国家兴盛与衰亡,每一片刻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辨别亡国与亡天下的关键,就在于国之更替与仁义的丧失。亡国,指的是改朝换代,政权更迭;而亡天下,则指的是社会道德败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扭曲,互相残杀,如同禽兽一般。
魏晋时期的清谈,为何导致了亡天下?这是因为孟子所谴责的杨朱、墨翟之学说,使得天下人对父母、君上失去了敬仰,堕落为野兽。嵇绍父亲嵇康被晋文王杀害,晋武帝建立晋朝时,山涛力荐嵇绍入朝。嵇绍虽有隐居之心,但山涛的话道出了一个道理:世事更迭,人生有限。嵇绍最终入朝,尽管他未曾预见晋王的败局,但其忠名的建立,确是晚节的完美。然而,他忘却了父亲的被杀,侍奉的并非是他的国君。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即使后来以死效忠,又能赎回多少罪过呢?更不用说,当他入朝做官时,对晋王的兵败毫无预见,其忠名的树立,实际上是对过去的无知。
自曹魏正始以来,大义的缺失在天下蔓延,使像山涛这样的邪说罪魁,导致了嵇绍这样的贤者也去冒天下之大不韪。邪与正的对立,是不可并存的。如果将嵇绍视为忠臣,那同样需要有不忠之人作为对比。否则,为何晋代旧臣会相继投靠刘聪、石勒,看着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于衷呢?
因此,保天下与保国家是两码事。保国家是君臣之责,而保天下,则是每个普通人应有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朝末年顾炎武提出的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每一个公民都应担负责任。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被广泛引用,认为是顾炎武的观点。但具体的出处,却并未有人明确指出。通过刘洁修的研究,我们得知这一观点来源于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之后,梁启超以这八个字为语型,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进行了总结和传播。
顾炎武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兴盛与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而梁启超则进一步将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使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如今,当我们谈论国家的兴衰,应当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职责,不论职位高低,都应该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扩展资料
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观点,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