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谁了解许国泰和他的“快速构思的方法”呀?麻烦告诉!谢谢!
解析:
kxkkc/fujian17
编者按: 构思是文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有志走向文学之路的青年,在学习中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青年作者许国泰同志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快速构思的方法”。作者说,他自己“运用这种方法自身进行了两年试验,取得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功:“仅去年就在中央和地方报刊上发表了近四十篇散文。”这是一个关系到思维规律和文学创作规律的问题,发表出来,以期引起作家和文学青年们的评议和探讨。
个人要对所占有的素材(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形成作品时,构思的速度与质量则是第一位重要的因素。
思维本质是可知的。我在运用一套新的思维方法论进行研究后认为:散文创作是作者对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重新认识、联系的组合过程(这种组合的有效程度另文研究)。换句话说,散文这个整体信息的复杂组合,也是可以 分析成多项单一信息的。我们将信息纳入一个三轴平面模型上,如图:
由于人的思维习惯是常在信息系统中作线性和平面展开的,因此绘成平面座标模型。其中各轴的数字代表信息的项数(存于大脑中的一切事物印记,我们统称为信息)。
以杨朔的优秀散文《荔枝蜜》(见《杨朔散文选》第205页)为例,把这篇文章拆成单项信息可得主信息——蜜蜂(X轴),有12项:
X1:蜜蜂是画家的爱物。
X2:蜜蜂会螫人。
X3:蜜蜂螫了人,自己也会死去。
X4:蜜蜂趁着月色还采蜜。
X5:蜜蜂成群结队在白色的蜜蜂大厦飞进飞出。
X6:蜜蜂在蜂箱隔板上蠕蠕地爬。
X7;蜂箱里有身体长的黑褐色蜂王。
X8:一窝蜂一年可割几十斤蜜。
X9:蜜蜂最爱劳动、四季不闲。
X10:蜜蜂酿蜜多,吃得少,从不争。
X11:蜂王可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X12:蜜蜂很懂事,活到限数自己悄悄死在外边。
在表示次信息(荔枝与蜜)的Y轴上有8项信息:
Y1:荔枝树在楼前涌起黑黝黝的小山,叶子密得不透缝。
Y2: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最美的水果。
Y3:苏东坡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Y4:荔枝开满树浅黄色小花。
Y5:新发的叶,颜色淡红,比花还中看。
Y6:从开花到果熟,大约三个月。
Y7:荔枝蜜成色纯,养分大,滋养精神。
Y8:荔枝蜜一出瓶,一股甜香,很有点鲜荔枝味。
在表示背景信息的Z轴上,有4项信息:
Z1:四月。广东从化温泉,四周是山,怀里抱一潭春水。
Z2:养蜂的老梁,是个青年人。
Z3:大黄蜂是蜂窝的贼。
Z4:荔枝林外田野的农民,辛勤插秧。
把这些信息填入平面的三坐标,如图:
作家杨朔在对这些有用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思考过程中,找到了—条最佳构思线:荔枝蜜象从化一带人民的生活一样是香甜的——香甜的蜜是由勤劳、懂事、会螫人的蜜蜂酿造的——养蜂人与田野的农民正在酿造生活的花蜜——我也愿象蜜蜂一样为人民酿蜜。
有了构思线,再依作者运用语言的习惯,把单项信息围绕构思线组织,在主轴上升华,在三个轴上联结,尔后进行首尾呼应,从而创作了《荔枝蜜》这篇主线鲜明的优美作品。当然,杨朔同志到底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构思这篇文章时,肯定他不止收集贮存这24项信息(X轴12项十Y轴8项十Z轴4项),只是其余信息离构思线远,用不上,而被过滤舍弃了。
不管作者当时怎样构思,我们是可以根据形诸铅字的文章来剖析的。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逆定理,把属于自己的内贮息(记忆在大脑里的)和外贮信息(记在本子上或书上的),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分别纳入X、Y、Z三根轴上(以便检索、形成最佳思维线)。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联结——提炼——评价,不是可以很快形成一个构思吗?
(其中“扫描”指外扫描——眼观,内扫描是指意识中心对大脑贮存的信息进行“识别”与检索;而联结是借助想象力把握信息的外在与内在的联系,从而使它们结合;提炼是指信息融合后的结晶,是过滤增删组合信息的过程;评价是指思维的内反馈,即一个构思或叫一个构思闪念是否妥当,大脑想了又想,删除劣的,保留优的,用心思反复琢磨)。
我在写《沙漠之梦》(刊于《萌芽》1982年第二期)一文时,就自觉运用了这种方法。虽然文字质量不理想,但写成此文从构思到完稿仅用了两个多小时。
《沙漠之梦》形成的经过是,把采访和深入生活得来的水文战士进沙漠的主信息分成20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忍干渴。石上烙饼。吃沙。骑骆驼。欢笑。绘图。拉车。打钻。战绩。等),写于一张纸的主轴上:把沙漠的沙、风、气温、植物与沙海蜃楼等项次信息写于Y轴上。把国际、国内有关腾格里沙漠的资料信息写在z轴上。然后我比较这些信息,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用虚线将不同轴信息联起来,很快形成了构思——以“沙海蜃楼——沙漠的梦”为核心组合信息:用以反映战土为实现沙海变绿洲而付出的艰苦劳动,歌颂战士的精神风貌。如图: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玄妙的创作过程重新剖析。当然,抛弃技巧全凭主观愿望写只是赌博似的碰运气。不断扫描、认识信息,情思就会一闪一闪跳出来。一旦思路贯通,文采会象织锦绘彩,词句与气势也会蜂涌而至笔端。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讲的“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务先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这里的“鉴必穷源”实质是强调要占有充足的信息并探索信息的源头,“举要治繁”是强调在扫描信息时,用构思线来把握和取舍信息。刘勰承认写文章是“有术有门”的(《文心雕龙选译》第127页)。这样“乘一总万”的作法,容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不仅提高了构思速度,而且容易实现多路思维——出现几个构思,形成多篇文章。当然,—种题材生产多篇文章,最好用多根坐标轴的基础。因为完成一个构思和表达—个主题,只用得上一部分信息,剩下的信息是可以再组合(构思)表达另一个主题的。在上面探试中,除去《沙漠之梦》用去的信息外,把剩余信息再进行细分又组合了一篇《驼铃叮咚》(发表于《人民日报》)。为表现三中全会后,沙漠地区人民养驼致富的情形,还完成《绿叶、飘进沙海》及《骆驼之歌》等,分别以不同切入角和不同纵横线组成了文章。最后又把历史上有关沙漠为害与人治理沙漠的持久战等资料充实进来,写了一篇反映人与沙漠关系的散文《沙漠与人》等等。这样做比较容易地打破常规思维,形成新的思维方法,使深通妙道的心灵,统辖信息而成文,正如梭之理丝而成布一样。刘勰讲“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第130页);就是阐述通过耳目而识物(信息),用语言把这些信息表达清理。“神与物游”不正是今日强调大脑思维要沿物象(信息)一起递进而形成条理吗?思维速度快的称文思敏捷,象右代淮南王刘安一个早上写成《离骚传》,曹植铺开纸创作象写背诵的文章;如果没有充足的信息积累,是快不了的。思路阻塞的人,常苦于内容贫乏;而信息充足,抽不出线来,就会文辞杂乱不能贯一,容易“情绕歧路”。
当信息系统更复杂时,可设立从中心向外散射的四轴、五轴、六轴甚至十轴坐标(每根轴上标一个信息系统)。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找连接线,实现快速构思。我在兴安岭黄金部队采访时,把十一天得来的所有信息纳入一根六轴平面坐标,几乎没有出现信息浪费,不同信息系统组成不同文章,发表了有关散文十七篇。剩余信息再补充些新信息,是完全可以另纸成章的。我觉得,对这些信息每扫描一周,都几乎能完成一篇构思。把不同轴上的信息组成一篇散文,通常可采用单线延伸、圆周扫描、螺旋线扫描、三角联接等各种方法,把有关信息组合起来,用感情的胶料牢牢地把信息粘接在一起。这样做文章的意旨与所选信息复合,下脚料极少。象《流金的河》写战士的心灵,干部对战士的关心(《黑龙江日报》)。《揭开黄金之谜》用旅游方法介绍黄金知识(《旅行家》81.1期)《寸寸光阴》写时间与黄金(《萌芽》)。而发表在《 *** 文艺》上的《网金》单写测量兵。《金石情》是军报元旦发的文章,描写冬季采金场面。《黄金之路》主要在路上作文章,写找金之不易。如此等等。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前提,是信息的新颖度、有用度与质量如何。这要看作者深入生活时,宏观的与微观的外扫描能力,以及扫瞄的范围与学问之多寡了。脑海里构思,不用划线、列表,即打腹稿,这实际是一种内扫描系统构思法。对库存的脑信息进行扫瞄、检索、通共联想进行耦合,从而输出新信息(新构思)。实践证明,内扫瞄往往不如外扫瞄来得直观形象,而且需要长时间磨炼。
实际上,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数据、信息质量、新颖度、准确度不同,同时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联结能力,信息耦合、杂交能力也会是因人而异的。但通过坐标法进行多次训练,是可以掌握这套平面思维技术的。
在这种方法上升华,则出现立体的扫描系统。在三维空间上实现多坐标联系,那就进入艺术思维的范畴。其它如有关信息消化与再改造,信息反馈、信息浓缩、思维艺术、最佳方案选择、思维构思角、灵感捕捉、创造力随意性与自由度的控制,信息的匹配、强化与弱化等,读者有兴趣,还可另文再叙。大脑的机制相当复杂,本文只是介绍一点小技巧。仅供同仁参考。
(载 《跨学科课程开发研究》2001年1月)
思维魔王与点子大王
xxju/article/200412/31_***********
我得引用长长的一段文字,那是最近由朋友推荐给我读的一本书:
1983年,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创造学首届学术研讨会。被邀请的日本专家村上幸雄隔海赶来,为与会的作家、艺术家、编辑、记者、发明家、厂长、经理、教育专家们讲课。日本专家连续讲了3个半天,讲得很有魅力。挺新奇。
台下一片闪亮亮的专注的眼睛。
面对这些创造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仁,风度潇洒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曲别针(回行针):“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说出这些曲别针的用途,看谁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
片刻,山西、广东的一些代表踊跃回答“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夹稿件、讲义。”“钮扣掉了,可以用曲别针临时钩起……”七嘴八舌,大约说了十几种,其中较奇特的是把曲别针磨成鱼钩去钓鱼,引来一阵笑声。
村上对大家在不长时间讲出近20种曲别针用途很称道。
人们问:“村上您能讲多少种?”
村上一笑,伸出3个指头。
“30种?”
村上摇头。
“300种?”
村上点头。人们惊讶。不由得佩服这个人聪慧敏捷的思维。
我递了张条子:对于曲别针用途,我能说出3干种、3万种!
邻座对我侧目:“吹牛不罚款,真狂!
第二天上午11时,我“揭榜应战”走上了讲台,我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别针用途求解。
原先不以为然的听众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我说:“昨天,大家和村上讲的用途可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钩、挂、别、联。要启发思路,使思维突破这种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简单的形象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
我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根标线连起来,形成一根信息标。
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进行要素分解,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
我从容地将信息反应场的坐标不停地组切交合。
通过两轴推出一系列曲别针在数学中的用途,如:把曲别针分别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的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运算出数量,就有一千万、一万万……在音乐上可创作曲谱。
曲别针还可以做成英、俄、希腊等外文字母,用来进行拼读。
曲别针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用曲别针做指南针,串起不导电。
曲别针是铁元素构成,铁与铜化合是青铜,铁以不同比例与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则是成千上万种……实际上,曲别针的用途是接近于无穷的!
我在台上讲着,台下一片寂静。
此时,再也没有人说曲别针有3千种、3万种用途是吹牛,而是对这种新的认识工具感到了新奇,普遍陷入打破了原有思维格局的沉思……(见《中国思维魔王》一书201—204页)。
文中的“我”叫许国泰。
请读者注意,这次会议要比中国青年报1994年报道的“何阳卖主意赚钱40万”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要早将近10年时间!
更值得注意的,许国泰当时已对科学思维作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上述科学的思维方法。他称这个方法为“全息思维魔球”,这“魔球”——雅称是“信息交合论”——他说这个“信息交合论”是“立体的、多侧面的,是成体系的,超前人的”。他不仅用这种思维方法像上面那样把曲别针的用途演化出3千种、3万种,而且用这种方法去写作,结果形成了一种“快速构思法”,并由此发表了不少散文作品。一位叫田家骅的教师,把许国泰的思维“魔球”用于作文教学,因信息交合能“快速构思”,结果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这位老师推荐的学生习作在大小报刊发表、获奖就有30余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来激烈的商战,如何不断推出可能使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让许国泰这个“魔球”在产品领域里转动?下面是他1988年前就想到的:
每个人都用过手帕,每个人都用过许多手帕。
这里,将手帕系列展开:
沙眼帕
在手帕上织入一些薄型的、含有治疗沙眼药液的软制水(这些手帕不能用水洗)。用手帕擦眼,即可治疗沙眼。
其他眼病也可如法施治。
美容帕
制作方法与“沙眼帕”相同,但当中注入混合型高级美容液。
癣帕
制作方法与“美容帕”相同,但当中注入混合型高级特效液体癣药。
为防异味,可掺入香精。
香手帕
制作方法与“癣帕”相同,只须注入高级香水即可。
针灸帕
如果在手帕上印制人体穴位图,自然方便了医生和学医者。
此外,还可制成棋盘帕、童话帕、字母帕、智能帕、广告帕、科普帕……
上面抄列的是许国泰以自己的思维方法——经“信息交合”后谱就的产品“畅想曲”。用这种思维方法产生的创意,真像一个魔球一样,想什么就有什么!这就是许国泰的“点子”,出现在10年前的点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关于手帕的点子,也许并非个个都能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但是,产生这些点子的思维方式,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产品创意的方法论。
这使我想起了现今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几乎都知晓的何阳。为此我又读了被人们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自己写的《何阳的点子》一书,这本199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比前一本晚4年,从中我同样获得了许多启迪,从“星期一用什么筷子”到“合二为一的时装”到“一个大点子”等等,其创造思维的火花,竟开放得如此光辉灿烂,如此生动有效地适应企业和市场需要,真也令人拍案叫绝。更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些“点子”不仅使一个穷知识分子变成了富人,使许多企业青春焕发,财源滚滚,而且居然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观念——原本无偿的知识、信息、智慧,可以而且能够用人民币来大胆交换!读了这本书之后,何阳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现代智多星”,我看也不为过,而且是一个“有勇气挣钱的智多星”。
我不知他俩是否相识、相知、相交。在开始重视信息的时代,我想,彼此都是搞创造思维的人,总应有点对对方信息的储存吧!我们局外人是喜欢比较和联想的,但对他俩谁是“中国的点子大王”这个问题,我看没有比较、评判的必要。一来中国没有诺贝尔奖,二来“点子”只有多少和大小之分,没有“王”、“臣”、“民”之别。如果硬要这么说,我认为,他俩都是,而且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未被新闻媒介发现的像许国泰、何阳式人物,现在不是出现什么“十大策划人”了么:我觉得对发生在他俩身上的有些事做点联想、研究,看来反倒更耐人寻味:前面说过,许国泰在广西南宁会议上曲别针“戏法表现”要比何阳“卖点子”早将近10年光景,实际上许国泰当时对人如何进行创造思维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并提出了“全息交合论”这一全新的创造学理论和方法论,且经实践,在多维世界上有声有色地得到了验证。他的这个“思维魔球”,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就是在当今世界也甚为罕见。他转动这个“思维魔球”——信息交合论,不仅在“出点子”方面能自成体系,无穷无尽演化、升华,而且就创造思维的本质和规律有独到的研究和见地,与“创造”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灵感也有很深的研究。据许国泰自己介绍,他的“魔球”是指一种思维工具,是一种新的思维武器,是信息反应堆和反应加速器。它可分四步来掌握:(一)把要加工的信息群落,用不同的标线串成不同系统的信息序标,并寻找线的交合点:(二)在交合点上相交的若干标线形成信息反应场;(三)把信息按一种为主题服务的顺序进行本体和异体交合;(四)进行筛选,寻找结构,写成文章或画成图纸。我们深深感到,这方面成果(人如何更好地思维),如果能“广而告之”,大力普及、推广,这对人类智慧的能动开发和应用无疑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人类由此自觉、能动地去转动“思维魔球”,发挥自己的创造、智慧,这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推动,很可能比核裂变的能量还要大!从这方面看,应该说许国泰先于、高于何阳。何阳自己也说,他的许多点子,只为创造学理论“提供素材”。而事实上,何阳“解决问题的方式”,许国泰10年前就提出来了,且已上升到一种理论。但值得人们深思和联想的,许国泰似乎至今还没有形成“气候”,何阳却在神州大地大名鼎鼎,并告别了寒酸的日子。这是什么原因?我看,除了许国泰自身没有也不愿意把自己当成“商品”之外(在这一点上何阳的创造思维似乎又高于许国泰),其根本原因,很可能是当时不到“火候”。现今,“知识经济”已提上议事日程。“创造性”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像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如何思维比思维什么更重要。”许国泰为《中国思维魔王》一书写的跋中说“革新人的思维方式,更深入地解放人,是多年来最美的梦!”
在此衷心地祝愿许国泰“美梦成真”!■
借脑思考与信息交合
tuenhai对未来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两大秘密武器——借脑思考与信息交合.
借脑思考就是通过交流来开拓自己的思路,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写Blog就是对此的实践之一.
借脑思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哲学,没有多少人会理解.
信息交合则是一种很高效的思维方式,把要做的事情,画出几个轴,交叉组合,创意无限.比如要对公司命名,要拓展人际关系,要想出1000种月赚3000的方法……不要太容易了.发散思维最好的的,灵感再多的人,和点子批量生产相比,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几年前就知道信息交合论的有用及重要,并有利用信息交合论、搜索引擎及电脑程序破解生命之谜的计划.
tuenhai为什么没有把其真正用起来呢?没有发挥到淋漓尽致呢?这个问题绝对值得三思.如果什么事都只是知道而不立即去做,问题就大了!
一.可能是觉得已有想法,好好实施起来,已经不错了
二.产生创意不难,但要实施,要执行是要花很多精力的,既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实施,索性就不去批量生产创意了
三.可能自己属于比较懒一类
措施:
从今天开始,批量生产创意要成为一种习惯.
从今天开始,经常用文章的方式,和大家探讨信息交合论的应用.
如果信息交合论是利剑,从今天开始要”身剑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