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知道得少,理解得也不深。
拼音yī zhī bàn jiě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例句研究学问,不能一知半解,必须有穷源溯流的精神。
当一个人不懂时,会很谨慎小心,避免做出错误决定;当一个人对事物“一知半解”时,认为自己“不懂”,同样会谨慎小心。
然而,很多人实际上是“一知半解”,却认为自己“很懂”,因此就很有自信、很坚决地做了决定;以致付出了大大小小的代价,危机也就一次次地出现。在有些事上,甚至还因为始终没有发觉自己是“一知半解”,付出一辈子的代价而浑然不觉。
“一知半解”就是对事物的吸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导致判断失准而不自知。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翻译: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