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是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的著作,建议想要开展亲子共读的家长们读一读这本书,它可以解答我们心中很多疑惑。
图画书就是我们说的绘本,因为它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最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很多年轻的父母或者是主动地,或者是在其他人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了亲子共读绘本的活动中来。但是,很多家长的心里对绘本阅读还存在着许多疑问:陪孩子读绘本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们要怎样给孩子选择绘本呢?这些绘本,要怎么陪孩子读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从松居直的这本书里寻找答案吧!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仔细阅读一下这本书的序言——《爱的语言》,作者是松居直本人。读完了这篇序言,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把一本关于图画书的书取名为“幸福的种子”了,因为在作者眼里, 陪孩子读图画书这个小小的活动,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汲取获得幸福的力量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对于孩子来说,能从中感受到快乐,这是他们读图画书最大的目的。孩子们的快乐来自于两个方面:图书本身和与父母的亲密接触。
一本好的图画书加上一位好的朗读者,能给孩子带来视觉、听觉以及幻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审美感受,这种快乐,和我们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一样,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
另一方面,亲子共读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会坐在父母的怀里,或者紧贴着父母而坐,这种亲密的肌肤接触,让孩子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觉到牢牢拥抱自己的“那个人”,安全感油然而生,快乐也油然而生。
知道可以从哪里获得快乐,能够全身心地感受快乐,这是一个幸福的人必备的能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回忆自己幼年的经历,爷爷奶奶讲故事,或者爸爸妈妈念儿歌的画面,总是最先浮现在眼前,并且那些故事和儿歌的内容,甚至他们讲述时的语调和表情都历历在目。但是,如果被要求回忆一篇课本上的课文,大脑却一片茫然。这是为什么呢?
松居直认为,“快乐”与否可能是问题的关键。故事和儿歌都是孩子沉浸在快乐时听到的,当时的快乐与喜悦,随着年龄的增长,印象却越发深刻,清楚地留在记忆之中。如果不是伴随着心灵的满足,不论歌曲或词汇都很难留下记忆。
对孩子来说,共读图画书的过程就是体验快乐的过程,因此,图画书上的词汇和插画会伴着喜悦,生动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头。而且一本图画书愈有趣,它的内容愈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从而充实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从耳朵获得的这种丰富的体验,能成为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
把孩子抱在膝上,念图画书给他听,这时,大人与孩子有肌肤的接触,有语言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一直感觉到父母的存在,知道父母是不可取代的,达到精神上的彼此相通。
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就会主动问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该给予温暖的回应,与他沟通。这种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察觉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而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难了解到的。这种彼此交谈分享喜悦及心灵交流的真实感受,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会一直留在他们心中。所以,图画书可以说是大人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的场所。
另外,由于日常生活总体来说是比较单调的,可以与孩子谈论的话题也比较有限,而多姿多彩的图画书则给亲子交流提供了众多的讨论话题。尤其是当父母和孩子有共读一本书的体验之后,这些书籍将成为父母和孩子特有的语境,它能让彼此产生心有灵犀的感受,从而使交流更加顺畅。
而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可以避免孩子因童年的创伤而产生心理疾病,更可以教会孩子怎样与人融洽相处,怎样处理亲密关系,为今后获得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松居直说:我常在事后才察觉到,我期望某个故事能让孩子们了解某些事情,或产生一些特定的想法或感受……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的确,任何一本正常的儿童出版物,一定都传递着某些正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要孩子接触到了,就一定会受到熏陶。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图画书,用孩子喜欢且能够理解的方式把这些重要的信息种到孩子的心里,奠定了孩子对世界、对人生的基本认识。
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三观正确了,才能顺利融入社会,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首先,要强调的是,图画书是给孩子读的,所以,孩子的兴趣是挑选的首要原则。尤其是刚开始给孩子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抛开主题这个因素之后,怎样才能选出一本好的图画书呢?我们可以从插图、文字以及插图和文字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优秀的图画书,它的图画本身应该会讲故事。
不识字的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他们的眼睛看的是画面,是通过读图来理解故事的。关于幼儿的读图,我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我家大宝1岁多的时候,我给他买过一套绘本,一共12本,当我给他讲过几次后,他居然可以自己从一堆书里准确地找出喜欢的书来。为了弄清楚他是不是偶然碰对了,我就对他进行检验,我说故事名称,让他找出那本书来,居然每次都是正确的。这让当时的我非常诧异,后来经过仔细观察,我才发现,原来,每本书的封面和内页里的某一页是完全一样的,大宝正是通过看封面上的图画来区分的。现在,给二宝讲图画书时,他也经常指着某个内页,翻到封面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个就是这个吧!”可见,孩子们看图是非常仔细的!
因此,好的图画书,它的画面一定能充分表达故事。当我们拿到一本图画书时,从封面到封底一页页翻阅过去,如果不读文字,单单只是阅读画面,就可以读懂一个故事,那么,这就是一本好的图画书。
第二,图画书插画的“形”重于“色”。
如果摆一排图画书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眼睛往往会被“可爱的”画面和鲜艳美丽的色彩所吸引,但其实,在图画书中,图画的“形”是讲故事的主角,“色”只是增加效果的配角。有时,没有色彩反而更容易表现故事的内容,或更容易让人理解。
松居直引用了一位精神科医师的话来解释。
松居直认为,“如果眼睛被‘可爱的’图画、鲜艳美丽的色彩所吸引,却无法深入解读故事的内容,这是非常可惜的。”
第三,松居直明确表达了对天真可爱画风的不赞同。
大人们往往很喜欢图画书里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但松居直认为,那种公认的“天真可爱”的孩子模样,是刻意塑造出来的,充满匠气,缺乏自然美;虽有形体,却没有生命;只有躯壳,但没有内涵。他说:“图画书的插画必须天真可爱的说法,只不过是迷信,而大人武断地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天真可爱的想法,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
为什么会伤害孩子呢?一方面,是因为天真可爱是大人的观念,在孩子的心理根本就不存在,但如果大人一味表达自己对这种模样的喜爱,孩子可能会有意模仿,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人的艺术的眼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由不断训练累积而成的,而图画书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美术作品,如果一味给孩子看比例失真的”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就会影响孩子的艺术眼光。这两个方面,应该都不是父母所希望的吧?
首先,图画书的文字要采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叙述。
图画书应该简单明了地说明“时、地、人、事、为何、如何”等。其中,时间、场所和人物这三个要素应该在故事的开头就交代清楚。而故事的主题必须通过登场人物的态度、动作和对话,清楚地表达出来。
孩子的注意力本就不容易集中,又加上他们是通过耳朵来听故事的,如果故事线索太过复杂,讲了半天都不能让人明白人物之间的关系,或者情节推动太慢,就会让孩子失去兴致,不愿意继续阅读。其实,不仅是孩子,就是大人看电视剧,如果看了几集主角还不露面,或者剧情一整集都没有进展,也会产生弃剧的想法吧?
第二,好的图画书,其文字要达到“说起来历历在目”的要求。
什么样的文字能做到历历在目呢?简单的说,就是文章没有多余的用语或说明,语句简洁、不矫饰,没有过分琐碎的写景或心理刻画,只在必要的地方加入适当的描写。
图画书里的文字,对孩子来说是用来听的。而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感觉是很不一样的。看起来不错的文章,有时用耳朵听却不容易理解;反过来说,有时看起来很艰涩的文章,听起来却很容易懂,而且所描述的内容历历在目。因此,图画书文字的好坏,必须用耳朵听听才知道。所以,在选图画书的时候,可以请别人来读,自己用耳朵听,如果故事中的画面一幕幕自动浮现在眼前,那就是容易理解的文章,就具备了好图画书的一个要素。
有时候,大人觉得某本图画书的内容非常好,一定要都给孩子读,但是却引不起孩子的兴趣。这种感受的差异,就是因为文图的表现不一致,不能将作者想说的完全传达给孩子。换句话说,书的内容很好,但是传达的方法不理想,而这正是图画是否成功的关键。
好的图画书作者会以历历在目的方式来叙述,将要说的主题传达给孩子,同时将插画的细部与整体结合,以图文一致的形态表现整个故事。这种图画书能使孩子确实把握主题,相信作者的描述并产生共鸣。
说到图文一致,我不禁想起了给孩子们讲故事多次出现的情景。有时候我给他们读一些插图比较少的故事书,读着读着,孩子会突然问:“妈妈,xx(书中出现的某个人物)在哪里?”原来,孩子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在仔细观察插图,当他们发现找不到某个人物的时候,就会发出疑问。我只好告诉他们:“这幅图里没有画这个人。”因此,我的感受是:好的绘本,它的画面一定要比文字信息更丰富些,如果不能更丰富,至少也应该是能完全表达出文字传递的信息。
关于怎么开展亲子共读,家长们的疑问真的是太多了:孩子多大可以读绘本了?怎么给他读?他不喜欢听怎么办?我的孩子会识字了,我买了让他自己读可以吗?孩子只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怎么办?……
其实,这些问题可以用一个句子来回答,那就是——你读给他听就好。 无论孩子是几个月大还是十一二岁;无论他是安静地坐着听还是溜达着选择性地听;无论他识字还是不识字;无论你的普通话标准还是乡音严重;无论孩子要求你把一本书读上多少遍……你拥着他读就好!
怎样让亲子共读达到更好的效果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1)亲子共读的最佳姿势 是父母把孩子抱在怀里共同翻阅一本书,孩子看图画,父母把书上的文字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最喜欢父母的怀抱,在那里他们能感受父母的气息,接受父母全身心的爱,这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只要父母把孩子揽在怀里,即使不喜欢看书的孩子,也会喜欢这种相处的方式,从而慢慢喜欢上读书。
(2)读图画书,要依次从封面、封二、扉页、正文、封底仔细阅读每一副插画,这样才能得到完整的信息 。有些图画书,它的故事并不是从正文才开始的,而是从封面和扉页的画面就开始了。还有更多的图画书,封面和扉页的画面虽然没有直接讲故事,但是却给了关于故事的某些重要信息,例如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发生的环境等,如果漏掉了是非常可惜的。
(3)给孩子读图画书时,大人不要主动问孩子问题,也不要在读完之后急急忙忙来测试孩子读懂了多少。 因为那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减少读书的乐趣,让孩子觉得父母给他读书是一种学习负担,从而产生排斥心理。但如果孩子主动提问,大人就要耐心解答了,因为这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4)亲子共读可以有很多延伸活动。 孩子看图大人读文字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亲子共读形式,但其实还可以有很多花样,例如:大人和孩子分角色朗读、以书本为依据的角色扮演、从书本里延伸出一些手工制作和游戏等,这些都可以看作亲子共读的一部分,从而让读书的乐趣越来越多。有的家长会说,这些花样我不会想怎么办?其实,孩子天生就是很好的设计师,他们会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设计出很多有趣的游戏,你饶有兴致地参与就行了。至今,我还记得我家小宝读了《大卫不可以》之后要求我看他表演大卫的情景,他甚至把我的围裙系在脖子上当披风。
读完了一整本书,你会发现,松居直用了这么多文字,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亲子共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所有与快乐无关的事情都不要带进来。
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开展亲子共读,它更告诉了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其实最没有功利性的方式才能到达最大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