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娃娃家根据主题核心经验是怎样变化的
综合主题背景下小班娃娃家游戏的有效开展 区域游戏活动是综合活动课程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提供可能,是孩子自主活动、自由表现以及交流的机会和条件,为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平台。
娃娃家是历年小班区域游戏的主旋律,孩子们都非常热衷于此游戏,这与我们老师在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游戏过程中的精心组织与引导是分不开的,其中综合主题课程是我们老师进行以上工作的一个最大的依靠。因此,综合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又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实践工作,浅谈综合主题背景下小班娃娃家游戏的开展。一、主题内容给孩子提供知识准备 娃娃家顾名思义就是宝宝的家,宝宝的家里有谁呢?孩子们知道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这个小娃娃。
孩子的回忆就像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我这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这是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中的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孩子更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而本主题中的《我的妈妈》《宝宝的相册》等内容非常详细地讨论了在宝宝的成长过程,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宝宝的。
因而延伸到娃娃家游戏中,给孩子提供娃娃家游戏的相关知识,进而提供了游戏线索。 在一个单独陈列的化妆间,我们摆放了爸爸的领带,妈妈的高跟鞋,手提包,丝巾,化妆包,装饰品等,爷爷的老花镜,奶奶的毛线帽等等。
孩子对这些材料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讨论,而且玩过。这些是他们平时较好奇的东西,也许在家里没有尝试操作的机会,而在主题活动中,大家的共同分享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而当这些主题材料投放到游戏区域中后,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操作权,他们在游戏的空间中,发挥主动权,相互合作的意识也在此萌发。 例如,一个游戏的早晨,我忽然被一阵高跟鞋的声音所吸引,寻声而视,一个滑稽的"妈妈"形象展现在我的眼前:一个绿色的头箍带在后脑勺上的豆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身上挎着一只黑色的小包,脚上的高跟鞋随着他在家里走来走去而发出踢踏踢踏---声。
瞧,他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娃娃呢,可见,他扮演了家中妈妈的角色,负起了照顾宝宝的责任。 二、主题环境带孩子走进游戏角色 环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环境的设计与更新是主题活动发展过程的生动展示,区域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温暖、和谐、平等、宽松、有趣的区域氛围和丰富的游戏材料能很快带孩子走进游戏的角色,是孩子快乐游戏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亲亲热热一家人"主题中,家的环境设计和安排对吸引孩子参加角色起着重要的作用。
走进小班的游戏角,锅锅碗碗占了主要的角色,独具家的温馨,我们更把家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厨房,有餐厅,有卧室,还有卫生间等。
当孩子走进厨房,煤气灶旁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里面定会发出有节奏的炒菜声,而柜子里一长排吊挂非常整齐的餐具,成为他们的最爱。这时,孩子就是一位能干的厨师。
墙上各式菜肴的图片,更增添了游戏的灵感,柜子上面一盘盘的蔬菜玩具选择自如,他们大胆地将不同的菜拼在一块,绿色的豆角和黄色的豆芽拼盘,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也增加了对蔬菜的兴趣。"菜来了!"快乐的厨师炒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吸引了在卧室里照顾宝宝的"妈妈"。
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吃饭,"宝宝吃一口"妈妈很有耐心地对宝宝说。这是在餐厅里了。
小圆的餐桌,上面铺着清洁的桌布,一家人坐在一起非常热闹。瞧,有的还设置了家电,有彩电、音响、冰箱等。
摆放整齐,在这样的环境里用餐,挺舒服的。看看卧室里,有小床,床上有喜欢的娃娃,还有自己的全家福。
一扇用纸条做的小窗户,粉色网带做的窗帘,还有很多漂亮的蝴蝶结,把卧室打扮的既温馨又漂亮。走进卧室,我很容易就把宝宝哄睡着了。
宝宝睡着了,我来整理房间吧,瞧,柜子上的标记告诉我,这里是放衣服的,这里是放裤子的,这里是放玩具的。我得把宝宝的衣服整理好。
用一块长布做门帘相隔的就是卫生间。卫生间里有洗浴设备、洗衣设备、晾衣架,可以把洗好的衣服夹起来晾好。
孩子们来到这样一个家的环境里,他就是一个小主人,家庭里的一个小成员,去炒菜,去喂娃娃,去帮娃娃洗澡,洗衣服,整理房间,去尝试一些可能在家里没有做过,却想做而大人不让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去过一把爸爸、妈妈等大人的瘾。来到这样一个广松的环境里,孩子们很快就走进了游戏的角色,玩得非常开心。
当他以一个游戏的角色与同伴互动时,更大胆与自然,一些游戏的语言使他们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有一位"妈妈"问:"爸爸你要去哪里呀?""爸爸"说:"我去买点菜。
""妈妈"又说:"你快点回来,啊!""爸爸":"奥!"他们亲切的交流,就是生活的再现,来自于一个温馨的家庭! 三、主题变换使孩子增进游戏兴趣 也许有人会问,孩子天天到娃娃家去炒炒菜,喂喂娃娃等,他们不会对此游戏失去兴趣吗?其实不然,小班的娃娃家游戏随着主题内容的变化,游戏。
2.小班娃娃家的游戏评价应注意哪些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一: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活动反思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来幼儿园玩角色游戏的第一个主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喜欢的主题。但由于幼儿经验缺失,幼儿在为玩游戏时经常出现游戏情节单一,重复性动作多,游戏时间持续较短等问题。
本次幼儿的游戏水平比前两次提高了许多,首先,幼儿的角色意识增强了,不管是扮演爸爸的还是扮演妈妈或者客人的,他们抱宝宝、喂宝宝的姿势都更有样子了,而且基本上懂得自己的任务。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并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收拾玩具材料。
但是也发现了些许问题,由于老师的语速偏快,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听不清楚问题;辅助材料不够多;在用礼貌用语问好的时候可以引导每个角色的幼儿都可以进行问好,让幼儿都能充分运用到礼貌用语。
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我将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职责,体验游戏的快乐。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二:《娃娃家》游戏后活动反思(500字)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区角,但是每次进去总是会发现孩子们玩的水平都是不高的,有时候就是简单的摆弄,没有什么社会的交往。于是有一天,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按响了娃娃家的门。孩子们听到门 *** 都楞住了,只是对我笑,只觉得稀奇,当然更加不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于是在区角讲评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点来进行了交流,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这个交流点是很感兴趣的,还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第二天,当我再去娃娃家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孩子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这就是老师通过游戏过程中角色参与的观察方式,平行游戏的指导形式来促进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的。 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更自由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区角活动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不断地挖掘着区角游戏的潜在教育价值,也不断的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在区角游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结合自己的区角活动理论的学习,对照自己区角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更深入了解幼儿并指导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
3.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是什么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是否有角色意识,对社会角色的认识是否明确游戏时表现初步的交往意识主题、角色行为的观察角色规则的意识是否会商量解决问题(出现矛盾、如何解决)是否有尝试其他角色的兴趣和欲望游戏中的对话语言(是否有礼貌)是否爱惜物品是否会整理玩具是否会根据标志将物品放回原处角色行为是否稳定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4.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
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
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
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分析小班角色游戏特征入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戏特征1. 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
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
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 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
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
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 游戏语言交往较少。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
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 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
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
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
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5. 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
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依据小班角色游戏特点,结合小班角色游戏目标,我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经验。(一)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角色扮演、情节发展的前提条件。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
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愿望。
丰富的渠道很多。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
因为小班角色游戏主题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照顾。
所以我通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说的话,及爸妈对自己的关心,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其次,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
在生活中细致观察,获得感知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便已向家长阐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意义及即将要开展的游戏主题。
引发家长随机带幼儿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周围的生活。为本班开展系列主题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启发生活,归纳生活印象。通过晨问启发谈话: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过开心的事情:如爸爸带一家到XX地方旅游、拍照;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等。
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最后,渗透情境化的小游戏。
如:情境教学“小猫做客”,为丰富游戏情节,提高语言交往埋下伏笔。孩子们把情境游戏中学会的动作敲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接客运用到了角色游戏中。
在游戏中,幼儿反映“做客”的情节,这就是教学小游戏为他们引发“做客”反映。幼儿在游戏中也倒邻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礼貌待客。
运用做客,请喝茶,推动游戏情节,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二)创设温馨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材料,萌发进入游戏的愿望。
1.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设温馨、有意境而又丰富的游戏环境。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
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小班幼儿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们伴有恐惧、依恋家的心情。
他们需要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情感安慰。因此,小班的游戏环境不仅要考虑美。
5.小班生活教案如何参与和观察他人工作
目标:
1、初步掌握搓、压、捏面泥的技巧,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游戏中学会交往与解决问题,以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在互动中,分享游戏的快乐。
准备:
1、事先将面粉搅拌成面泥。
2、手工材料:小刀、擀面器、小棒等。
3、其它游戏材料:事先剪好各种颜色的小纸片、餐具等。
重点指导:点心店
1、如何将搓成的面条卷成“圈圈饼”。
2、学会在面饼上撒上各色碎纸片,并做成“碎花饼”。
观察与记录:
在简短的导入语之后,莹莹、殷俊、静静等小朋友主动来到了点心店。静静一下子就抓了大块的面泥。雯雯生气地说:“不行,你拿得太多了,要给点我们。” 静静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面泥,又看了看剩下的面泥,似乎这时才觉得自己多拿了。于是,她有些不情愿地分出了一些。这边,莹莹已经开始了她的活动,这个小女孩特别善于模仿,她用我教她的办法认真地做起了“圈圈饼”,很快,她完成了一个很有型的“圈圈饼”,并小心的放到了盘子里。此时,我发现她的小脸上呈现出满足的微笑;殷俊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在自己的面泥里掺入了一些水。这下可好,那些面泥马上变得黏糊糊的,几乎都粘在了他的手上。因为面泥实在太烂了,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无法再将面泥搓成面团,他有些急了,跑过来请我帮忙,“老师,我的面泥怎么不好用,它都到我的手上去了。” 我故作惊讶地说:“是吗?怎么会这样的呢?”他以为我不知道渗水的事,只是继续请求我,“老师,你能帮我吗?”我笑着说:“好吧!老师来想想办法。”于是,我取来一些干的面粉,撒在了殷俊的手上,然后让他用力搓。此时,他发现干面粉和湿面粉混合后,马上变得不那么黏了。很快,小家伙手上的面泥又可以重新使用了。孩子在片刻的好奇之后谢过了我,又开始投入到了游戏中;雯雯一会儿将面泥拉成长长的面条、一会又搓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圆,她始终在变化着,但当我问她在做什么时,她却笑着摇摇头;贝贝是穿梭在点心店和娃娃家的“跑客”,她负责将点心送到娃娃家,但不久,她就“失业”了,因为娃娃家的妈妈要自己去点心店选点心了。贝贝被邀请到娃娃家做客,她很乐意。
游戏评析:
由于今天投放了新的游戏材料——面泥,孩子们显得特别喜欢。软软的面泥像个“魔术师”一样,在小朋友的手里变来变去,无意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发展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的意识里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他们往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很随意。但恰恰是这份随意让孩子们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投入到游戏中。
小班活动区观察记录:家长开放日反思
为了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游戏、学习、生活情况,为了能更好地给幼儿提供多元化、智能化的游戏、生活,发展幼儿多方面的素质提供的广阔的平台。我根据班内幼儿的年龄的实际特点,以及《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指导思想,特在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设计了《小猫钓鱼》这一系列活动。从本次活动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自己本身也有许多不足,总的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现将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做一简单总结:
一、参与情况:
本班现有幼儿幼儿45名,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共有43名幼儿参加,40位家长参与,幼儿和家长都配合的较好,致使本次活动能顺利的完成。
二、对教材选择不当,挖掘不够:
儿童是一个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主体,应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当前:课程正处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专家走向老师和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课程理论和实践形容层出不穷。20 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幼儿园课程将以建构为核心,使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本次活动中由于对教材的挖掘不够,熟练程度不够,以致于本次活动的不成功。
三、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发展:
让幼儿在教学中主动发展是尊重幼儿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思想,要诱导幼儿自己有兴趣地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的过程变成幼儿在探索中去学习的过程,能让幼儿亲自去动手,动口,动脑实践。让幼儿去做,然后再和幼儿一起去总结和归纳。这样,可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充分发展幼儿的学习潜力,使他们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而那种强迫幼儿去学一些死的东西或接受不了的东西、不感兴趣的东西,是不能体现出幼儿正确儿童观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让系念孩子都能主动的去发展,为进入小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6.小班幼儿应学会哪些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应学会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午睡。
要学会自己独立地上厕所,不要家人的陪伴。2.进餐的时候要会自己吃饭,而不是家长地喂食。
3.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时刻数理健康的意识。4.明白劳累要休息的道理,学会每天中午午睡,有益于孩童成长。
拓展资料: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1.增强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首先,通过正面教育树立幼儿正确的自理意识。小班幼儿的自理意识并不是很强,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不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的做,其主动性较为薄弱。
对此,教师应及早给小班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由于幼儿的主动性不强,所以幼儿对主动做事的意愿也就比较薄弱。此时,教师可以举行一些类似自理能力大赛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游戏、比赛是幼儿较喜欢的方式,在游戏中学习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运用这种比赛的形式更容易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其中,在比赛中锻炼其自理能力。2.教给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第一,教师与家长可采用正面示范的方法。
其次小班时期,幼儿的模仿力很强,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正确、积极的示范,在老师给出示范之后,他们会跟着老师去做,在模仿中学习。第二,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
可以将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或者儿歌之中。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短通俗的儿歌是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的。
例如:在每次洗手时都让幼儿边洗手边念儿歌,通过儿歌的学习,孩子们在洗手时都能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第三,在区域活动中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为便于幼儿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教师可以在区角中为幼儿准备相关的材料,提供给幼儿练习。在练习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耐心等等。
3.为小班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在家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调动幼儿做事的兴趣。
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包括家庭每位成员之间教育的一致性。
7.小班娃娃家的游戏评价应注意哪些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一: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活动反思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来幼儿园玩角色游戏的第一个主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喜欢的主题。
但由于幼儿经验缺失,幼儿在为玩游戏时经常出现游戏情节单一,重复性动作多,游戏时间持续较短等问题。本次幼儿的游戏水平比前两次提高了许多,首先,幼儿的角色意识增强了,不管是扮演爸爸的还是扮演妈妈或者客人的,他们抱宝宝、喂宝宝的姿势都更有样子了,而且基本上懂得自己的任务。
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并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收拾玩具材料。但是也发现了些许问题,由于老师的语速偏快,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听不清楚问题;辅助材料不够多;在用礼貌用语问好的时候可以引导每个角色的幼儿都可以进行问好,让幼儿都能充分运用到礼貌用语。
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我将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职责,体验游戏的快乐。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二:《娃娃家》游戏后活动反思(500字)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区角,但是每次进去总是会发现孩子们玩的水平都是不高的,有时候就是简单的摆弄,没有什么社会的交往。
于是有一天,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按响了娃娃家的门。孩子们听到门 *** 都楞住了,只是对我笑,只觉得稀奇,当然更加不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
于是在区角讲评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点来进行了交流,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这个交流点是很感兴趣的,还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第二天,当我再去娃娃家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孩子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这就是老师通过游戏过程中角色参与的观察方式,平行游戏的指导形式来促进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的。
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更自由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区角活动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不断地挖掘着区角游戏的潜在教育价值,也不断的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在区角游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结合自己的区角活动理论的学习,对照自己区角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更深入了解幼儿并指导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