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刘备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
凝 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权非常喜欢喝酒,酒喝多了,往往会耽误大事。不过,他有个特点,能虚心听取别人劝说,改正错误。这里介绍他能听讽纳谏的两则小故事。
孙权当了吴王之后,就大摆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于是孙权大怒,手持利剑要杀他。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施行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酒席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我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去杀。
又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后他叫人用水洒席上的大臣,并对大家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当时,任绥远将军的张昭,板起脸孔,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车内。孙权派人叫他回去,说:今天只不过是共同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说: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快乐,不认为是坏事。孙权听了,一句话也不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立即撤了宴席。
吕布
吕布(公元151年—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人。三国时代的著名武将。吕布因其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在民间对他评价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和“三姓家奴”。
吕布曾奉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在其麾下任骑都尉、主簿。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勾结,把持朝政。董卓入京,暗中收买吕布,令其诱杀丁原。董卓得势后收吕布为义子,任中郎将,封都亭侯。
董卓脾气暴臊,与吕布的“父子情谊”其实甚为薄弱。189年,在司徒王允的挑拨下,吕布诛杀董卓。王允在事成后封吕布为将军,假节钺,仪比三司,进封温侯,故吕布又称“吕温候”。史书记载吕布与董卓婢女有染,其名不详——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该婢女名貂蝉,是王允的义女,及后更成为吕布之妻。
董卓死后6个月,旧部攻入京城。吕布携妻仓皇出逃。吕布出京后曾先后投靠军阀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等。与当时的另一大军阀曹操多次作战,由于吕布的骁勇善战,数次打败曹操。汉建安三年,曹操部队攻打吕布的根据地—小沛,由于吕布刚腹自用,不听谋士陈宫的建议,导致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吕布被曹操擒杀于白门楼下。临行刑前,吕布请求曹操留用而免死,刘备却提醒曹操吕布为人无信,多次背叛。最后曹操还是将吕布处死。
民间流传吕布的故事有:“吕布戏貂蝉”、“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白门楼”等。
三国名人当中,吕布肯定不是最坏的,但却肯定是最叫人不 放心的。《三国志·吕布传》评曰:“吕布 有枭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而不夷灭也”。
在当时那个翻云覆雨的乱世,审时度势、改投明主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瑕疵,张辽、马超、甘宁、太史慈都曾投效过好几位主公,世人却并不因此而笑他们不义;但吕布的特殊性在于,第一,他变节易虑的频率未免太过急促,第二,他变节后出尔反尔的手段未免太过狠毒。
综计吕布短促的一生,他起码投靠过七位主人:丁原、董卓、王允、袁术、袁绍、张杨、刘备。他和这七位主子的关系大体上都经过了三个阶段:起初是一见倾心、如胶似漆;不久便嫌隙从生、各怀鬼胎;最终是反目成仇甚至相互火拼。
吕布的第一位主子是并州刺史丁原。正是这个丁原,将他从一介布衣提拔成了并州主簿,对他”大加亲待”,可说是恩义非浅。然而 在董卓标出了更高的价钱后,吕布立时亲斩丁原的首级献给了董卓。
董卓对吕布十分爱信,二人曾经誓为父子,狼狈为奸,一齐做了不少的坏事。然而在听了王允的挑唆之后,轻狡反复的吕布立时有了异心。《三国志·董卓传》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董卓进了朝门,李肃率人上前阻拦,董卓惊呼“布何在?”(吕布快来)。吕布答“有诏”,便亲自下手诛杀了董卓。主簿田景前趋卓尸,吕布又亲手将其杀死,共杀三人,众莫敢动。吕布随即调动人马,杀尽了董卓的三族,其中也包括董卓那九十岁的老娘。
董卓作恶多端,自是百死莫赎;但吕布如此“大义灭亲”(其实是大利灭亲),又未免太无香火之情。纵然董卓该杀,也何必非要由自己下手;既杀首恶董卓,又何必非要将其满门良贱,不分老幼,一个都不能少地全数杀光呢?这样的爱憎分明,实在叫人不寒而栗。
吕布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手刃董卓,六月初一,即撇下王允,带着董卓的人头,逃出长安,败走关东。他先是去投袁术,不久又北归袁绍。两人共事没几天,袁绍便想杀了他以绝后患。吕布闻讯,急忙改投河内张杨。兴平元年(193年),他与陈宫合谋,袭夺曹操的兖州。曹操回师,击破吕军。吕布只得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去投徐州。徐州刘备见他穷蹙来归,于心不忍,于是将他权且收留。不想没过多久,他便趁刘备出兵讨伐袁术之机袭夺了刘备的徐州。
当时占据淮南的袁术,给他送米二十万斛,约他一起夹击刘备。吕布收下粮米,却又以辕门射戟逼退了袁术的三万大军。既然如此,他就该好好地拉拢刘备。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又逼得刘备投奔了曹操。袁术这时仍想和他搞好关系,派专使前来给儿子提亲。答应不答应还在两可,吕布却竟然愚蠢地把袁术的使者打入囚车,送往了许都。曹操一见,当然立刻把袁使枭首,断绝了他和袁术日后合作的可能。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大军来打徐州。吕布虽极力向各方求救,却几乎没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支援。这年的十一月,众叛亲离的吕布在白门楼被曹军生擒。直到这时,吕布竟仍然幻想能死里逃生。
曹吕二人相见,吕布开口献媚“明公何瘦”(您老可瘦多了)。曹操答:我之所以瘦,全是因为不能早早将你击破。吕布急忙表白“明公所忧不过布耳,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天下不足定也”。献媚之态,溢于言表,然而曹操岂是肯轻易饶人的主儿,就算没有刘备在一旁忽悠,吕布的性命也是绝难保全。一世枭雄终于落了个被缢杀的下场。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名将之中,单论武勇,无一人能和他吕布抗衡。可是如此一位天下无双的悍将,在做人的原则 方面竟是那样的幼稚愚蠢,空有盖世武艺,怎奈毫无信义,一生朝秦暮楚,最后众叛亲离,实在令后人感叹不已。
周 瑜
问起三国中谁是最让人惋惜的人物,几乎每个人都会答出同一个人——周瑜。虽然他统帅三军,却没有战死沙场,倒是被人活活气死,留下千古笑柄。
自古江南多才俊,身居“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的他更是人中龙凤,有“王佐之才”,在江东的三分天下,羽扇纶巾的他领袖群伦,定格了儒将神化的形象。及至后来,那份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潇洒神姿,不知成为多少女子“春闺梦里人”的思念形象。
千古寻常江色,一时间多少风流。赤壁一役,周公瑾一战成名,达到了他人生光辉的终极点。娶得小乔,与东吴霸主孙权成为连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名利、美人,这些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他全部都拥有了,的确算得上是上帝的宠幸儿。但天妒英才,虽然上苍给了他世人想要的一切,却没有给他宽大的容人气量。也许在他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冥冥中自有安排。于是一切的尊荣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看待别人的时候难免会养成“俯视”的习惯。火烧赤壁之后,把孙夫人许配给刘玄德,不与任何人商议便私自决定,便可足见一斑。虽然只是一个为其主谋定天下的计策,然而历史这次却给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最终搞出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闹剧。
受过跨下之辱的韩信,想必他应该清楚,如果他自己及得上韩信的十之一二,又怎么会英年早逝,可惜只是如果。出身显贵的他是不会体会到贫贱的滋味,在他的头脑中,将相之才应该是历代相续的,就是这种愚蠢的思想意识让他无法接受布衣出身却又有雄才大略的诸葛亮。而他在东吴的地位和自身所具备的才能,又对诸葛孔明帮助刘备完成一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方必将除之而后快。
心胸狭窄是他人性最大的缺点,只为一句气话,明明知道西川不可取却又要一意孤行,白白送了性命,徒让后人笑话。
在我们身边的生活里有如周郎之才的人少之又少,但如周郎气量的人却是多之又多。君不见,一语不和拳脚相向者,有之;一事不和大动干戈者,亦有之。一个人的容人气量大部分都依赖于后天的教育环境,它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自身的修身养性,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一个人成材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这个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异常的艰难,于是也便有了圣人与凡夫俗子的区别。如果用圣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反倒会失去生活的真义,只是在你生气的时候,想想周郎,想想自己生气的价值意义,这也就够了!
江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卷走了历史的岁月,那段勾心斗角的往事也早已成为封尘的记忆,想一想,笑笑,也便罢了吧!
杨 修
一千多年前的立秋日,有一片无辜的树叶被无情的秋风扫落;有一根急奏的琴弦被纤指弹断;也有一个人望着苍穹惨然的发出了“夫复无罪,怀璧其罪;欲加其罪,何患无词”的愤慨,继而他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吟唱里踏上了黄泉路。奈何桥上,又多了一个年轻的过客。
奏一曲哀惋的琴瑟为他送行,换来的却是催泪滂沱;谱一篇悼念的词章为他留世鸣冤,却又写不出只言片语。也只好由那南归的大雁用玄色的羽翅划痛我的眼睛。
他就是杨修,那个自持其才,敢把天下之士小觑的狂客;那个经常在眉宇间流露出孤傲气势,曹操麾下的谋士。
他与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曹植交好,文章往来,互抒己志。而曹植在父亲眼中的地位,更是让这个谋士以为自己认对了对象,以为曹操之后,曹植必为魏主,那么他们所推行的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治抱负便可一举实现。然而他错了,错在他自己低估了曹操,错在他把一切看得太简单、太单纯。
以仁义治理天下或许在和平的年代可以行得通,但在那个诸多霸主都想对中原分一杯羹的乱世,却是最愚蠢的想法。曹操大限时对众人遗言:“……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以此便可以看出曹孟德想成就的是千秋霸业,而如果要让他把曹植立为嗣子,必是一万个不愿意,因为治天下不是做文章,而那样做无疑是给蜀、吴两国创造进军中原的良机,必将导致曹操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北方天下划上饮恨的句号。至此,我们也只能用杨修生不逢时来给他个人做个牵强的定论。
自以为是的人格缺陷蒙蔽了他的双眼,对花园门上的“活”字知晓其意,让曹操面喜心忌;对“一盒酥”的张扬更让曹操对他深恶痛绝;而用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比喻,说出曹操对关西的态度,那份狂妄自大便足以让他死上十次了。
虽然在今天,“持才傲物”的态度还有待争议,但回到那个政治局势混乱、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任何一个政治统治者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属下如此放肆,即使他有再大的才能。行天下可以靠仁义,而立天下靠的却是威严。
加上他小觑天下之士的狂妄,必然为同僚所不容,这无疑也确定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国未报而身先死,业未立而命已亡,三十四岁的杨德祖,就像那片过早飘落的黄叶,就像那根被无奈而拨断的琴弦,生命在莫须有的罪名下也终结了,一腔热血因为不合时宜的政治,洒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天边一只落单的归鸿,在苍穹下沿着祖先翅膀划过的痕迹,飞过这片浸润过他热血的土地,那声声啼血的哀鸣似乎在讲述着那个曾经无奈的故事。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人氏,从小就酷爱枪法,14岁就拜遍河北名枪师,16岁经人指点投师于山东琅邪著名枪师童原门下,学艺只一年,因天资聪慧,而且勤奋,所以尽得真传,一年后,童原亡,赵云下山,初投袁绍帐下,应看不惯他的所做所为遂出走后帮住公孙瓒击退袁军后来的大家都应该知道了。
童原所收一共三个徒弟,张绣,张任,赵云。以为赵云去得晚,所以不认识两个师兄。
当阳长坂一役,赵云以自创的七突蛇盘枪枪挑当时的枪王张绣,以百鸟朝凤枪枪挑辽东无敌大将公孙泰,以落马朝阳枪伤三国第一大力将眭元俊,以夹竹梅花枪枪挑河北一根针老将韩荣,其他的如枪伤张颌坐臂,曹仁右腿,李琦臀部,于禁,毛介双夹赵云亦被所伤其余皆忘,共杀死曹将54员,枪伤108员。
赵云的枪法:125枪夹竹梅花枪,162枪飘雪梨花枪,3枪落马朝阳枪,101枪百鸟朝凤枪,7枪七突蛇盘枪等
赵云的枪是银枪:龙胆。座下马是三国排第五的碳雪白龙驹(粉碇玉蓝驹)有名塞龙雀。
威震三国的蜀汉名将赵子龙原是袁绍身边的一员猛将,因见袁绍私心为重,并无忠君的救国之念,於是有意求去。后来赵子龙与刘备相见甚欢,二人理念契合,赵子龙就成为刘备三鼎天下的一大功臣。
赵子龙身长八尺,浓眉大眼,架枪上马威风凛凛,多次冲锋敌营,立下不少战功。刘备兵败长阪坡时,蜀汉人民大举南迁避难,当时刘备妻妾甘、糜二夫人与后主阿斗在人阵中走散,赵子龙单相匹马深入曹操大军中寻找,发现三人身现敌营时,不顾一切冲入重围,救出甘夫人与阿斗,糜夫人则因为伤重,不愿拖累大家而投井自尽。这次事迹就是广受后世歌颂的「长阪坡救主」。
赵子龙七十岁时,骁勇善战不下当年,曾力斩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名,蜀汉建兴六年,子龙病重而亡。其生前曾受封为「翌军将军」,死后后主诏赠大将军,諡号「顺平侯」,敕葬在成都锦屏山之东。道家奉为「南宫辅佐真君」,台湾民间多尊称子龙爷。
说赵子龙的功绩前,
先说他的名声。
在演义中,很明显他也是名震四方的大将,
但在正史中,除了蜀国外,他的名字可能他人未曾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