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亦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我国农历正月十五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首月,而十五则是月圆之夜,因此得名“元宵节”。道教中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代表着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开灯祈福活动,而其成为全国性的民俗节日则是在汉魏时期。正月十五的庆祝活动与佛教的传入也有密切关系,唐朝时佛教盛行,民间普遍在正月十五燃灯供佛,从而使得灯火习俗在民间广泛流传。自唐代起,张灯结彩成为元宵节的法定习俗。
元宵节除了是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场合外,各地还会举行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2008年,元宵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其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