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至在古代有多个别称,包括“冬节”、“贺冬”和“消寒节”,是冬季的重要节日,古人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2. 冬至作为四时八节之一,是古代民间祭祀活动的重要时间点,尤其在秦朝时期,被视为节令之首。祭祀对象包括天神和人鬼,目的是迎接阳气的再生和驱除灾祸。
3. 从汉代起,冬至不再作为岁首,而被称作“冬节”,同时,敬老文化开始融入冬至节日,逐步形成了“贺冬”的习俗。朝廷有朝贺之礼,民间则流行互相“拜冬”的礼俗。
4. 唐代开始,冬至成为重要节日,朝廷重视至冬至日休假七天,与元日同等级别。
5. 冬至这天,朝廷会观察自然现象以预测灾害或年成,并颁布历法。民间则有“数九九”游戏。
6. 饮食方面,北方自唐代起流行冬至日吃馄饨。富贵人家会制作多种馄饨,称为“百味馄饨”。明代后期,京城百姓还食用兔肉羹和冬笋;清代旗人则祭祖后分食“白肉”。
7. 民国时期,北方开始有吃饺子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寓意防止耳朵冻伤。
8. 南方地区冬至食俗各异。南朝荆楚地区有吃赤豆粥的习惯;明代江南地区流行“花糕”和冬酒;清代苏州吃冬至团,福建汀州吃米圆,广西北流县包米粽,广东增城县制作糍粑,云南楚雄县吃糯饼饭。
9. 民国时期,福建有的地方有吃搓丸子的习惯,同时,江南很多地方在冬至日吃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