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知识百科-龙咔百科
> 知识百科 > 列表
2024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
时间:2024-12-23 20:52:24
答案

 为了让教学活动更顺利和有效,老师们在上课前通常会写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4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一)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讨论”这种口头交际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讨论”这一语文活动中应培养的主要的语文能力 。

 3.通过讨论演练体会“讨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讨论。

 4.在讨论活动中, 提升对生活的认识, 促进德能共长。

  教学重点

 1.认识“讨论”的意义在于交流、分享信息,达成共识,建构新意,提高认识。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能否把握“讨论” 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地观点,提高合作意识,是“讨论”学习的评价标准。

  教学思路

 “讨论”的理性认识——“讨论”的策略把握——“讨论”的能力训练。

 主要教学方法

 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这一语言活动的理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讨论”专题短文

 剪辑央视关于“读书讨论”的录像片

 设计讨论话题:1)关于校园评比班花、班草的校园话题;2)关于语文教材大换血的社会话题。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环节

 一、导入新课

 以名家语录导入课题:

 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读书使人充实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谈谈自己对“讨论”的认识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回顾对“讨论”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认知。

 二、“讨论”的理性认知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明确答案:

 1)“讨论”的特点:共同话题——集中性;各自发表意见——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动性。

 阅读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为讨论?其意义何在?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加强对“讨论”的理性认识。

 思考——

 1) 讨论的意义

 2) 讨论的特点

 三、“讨论”的策略把握

 2)“讨论”的规则:遵守话题——明确目的—— 履行职责——体现素养

 3)作为一名讨论的“参与者”,应具备哪些素养?

 归纳:事先准备,善于倾听,积极发言,文明得体

 4)其中应具备的语文核心能力是什么?

 归纳:“倾听能抓住对方发言的要点”,“发言要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据充分” 还要不离话题,有针对性,敏捷应对。

 看央视录像片段思考:

 1)录像中三人围绕什么讨论?两位嘉宾观点、理由分别是什么?

 2)录像中三人分担怎样不同的职责?共同表现出怎样的素养?

 3)作为一名讨论的“参与者”,应具备哪些素养?

 了解——

 3)讨论的规则

 4)讨论应具备的素养

 5)讨论所应具备的语文能力

 四、讨论”的实战演练(在讨论中学会讨论):

 【演练一】

 组织活动,评价学生表现。明确答案。

 讨论演练:在一些人气较高的中学生网络论坛,评选“班花”、“校花”的帖子颇为热闹,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学生们乐此不疲地评选各自班级、学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学校园中的这种现象?

 讨论的职责:组织者——及时归纳,巧妙引导

 参与者——用心倾听,坦诚交流

 记录者——用心倾听,记录梗概

 汇报者——归纳要点,择要陈述

 1)任选一小组展开讨论,其余同学观看;

 2)学生评价各成员体验角色的表现。

 理性地参与、评价“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和对事物的辨析能力。

 【演练二】

 组织讨论活动,评价学生表现。

 讨论演练:以武侠取代经典,用现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对于高中语文教材这样的“大换血”,舆论一片哗然,支持者有,担忧者有。你的意见呢?

 1)全班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陈述讨论概况。

 理性地参与、评价“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和对事物的辨析能力。

 五、交流分享

 小组讨论时,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与前面的发言者基本一致怎么办?当对方提出一种观点,而你不赞成时,该怎么办?小组讨论气氛沉闷,组员多保持沉默,主持者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中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使别人没有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主持者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中遇到意见不统一时,汇报者该怎么办?大会交流时,某组汇报者发现本组意思和另一组汇报意思大致相同,请问这组汇报者该怎么办?大会交流时,某组的汇报者发现本组汇报的意思与前一组的汇报意思完全不同,请问该组汇报者该怎么办?

 以抽签的方式,选择讨论话题。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2024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的运用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引导学生收集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常见的、最新鲜的和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言的规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收集、口头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用具:

 洗衣粉包装袋、胡豆简介、广告语、警示语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让你去背诵圆周率,你们会背吗?可是,有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就会背。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样学会背诵的吗?

 故事:很久以前,有位教书先生,整天不物正业,就喜欢到山上去找庙里的和尚喝酒。他每次临行前都给学生留下一道作业:背诵圆周率。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苦不堪言。后来,一位聪明的学生想出妙法,把圆周率的内容与眼前的情景联系起来,编了一段顺口溜:

 山颠一寺一壶酒(3、14159)

 尔乐哭煞吾(26535)

 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

 杀不死(384)

 乐尔乐(626)

 先生一回来,大家都会背诵了。

 由此,可见语文学得好,对数学也大有帮助的。不单如此,在生活当中,处处可见语文的影子。

 二、收集,观察生活中的语文。

 例如,电视、广告、校园横幅、对联。包括家里的一些食品的简介等等都体现了语文知识。

 对联:

 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条狗在河边啃骨头,遂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子往河上一扔,曰:水流东坡诗(尸)。

 生活用品的名字和广告、食品简介和姓名等:

 名字:自己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飘柔、立白、美乐多、雪碧等熟悉的生活用品的名称和它们的广告语。

 横幅:学校挂的、街道写的等等。

 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广告语或者是横幅或者简介语等也有出错的时候,字词用得不当,词语用得不好,句子不通顺,这都关乎语文的知识问题。例如我曾见到有人将“公厕”写成“公则”;有一则重庆出的胡豆简介有一段写到:

 本品是以优质蚕豆、芝麻、川白糖、液体、葡萄糖、植物油、辣椒、甜酱、精盐等多种天然香料精制而成,具有酥、脆、香、甜、辣、咸鲜诸味融为一体,入口化渣,怪味无穷。

 让学生修改这则简介。

 三、交流介绍收集到的生活用的语文现象。

 你们收集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你们能举其他的在生活当中遇到的语文现象吗?你可以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感悟和体验。或者,你能说说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说一说。

 四、布置作文。

 范文讲解,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看到别人这么写,自己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写继续收集资料,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题,写一篇至少500字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2024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三)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三篇小说。小说是通过设置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样式。根据以往关于小说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声;小说的人物分为三类,即主题人物、陪衬人物和线索人物。在环境、情节、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环境和情节都是根据人物塑造这个核心来设置安排的。

 那么小说是如何来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小说来品赏小说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二、品赏林黛玉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研究《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关键人物,那么,对于这个关键人物作者是如何来刻画描写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黛玉从此便要开始她在贾府的新生活了,这时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欢呼雀跃,是充满期待,还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原话来回答。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多媒体打出)

 黛玉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会这么谨小慎微呢?

 本文开篇的这段对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写,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谨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好的心理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间接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通过直陈的方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地表现。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间接的心理描写”。(媒体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直陈、间接(语言、行动)”)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后的哪些语言、动作和行为具体表现了她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

 请各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找到的相关描写。(点一二小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这样一个“细致缜密、聪慧机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请同学们把小说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

 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从这些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林黛玉这个人物到底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体弱多病;眉目含情、聪慧机敏、多愁善感。(多媒体打出)

 同学们,这些有关林黛玉外貌的描写,是作者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吗?

 ——显然不是,这些描写都是通过他人的观察和评说来完成的。这种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人物的手法属于“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除了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之外,还可以借助人物来衬托、借助环境来烘托。(媒体打出“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人的观察与评说、人物衬托、环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处呢?

  三、品赏祥林嫂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那么,《祝福》的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把小说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找出来。(学生齐读)

 请问,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表现出来的吗?

 2、心理变化

 从这三处描写中,我们看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小组讨论: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变化?

 再讨论: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为什么不被允许参加祭祀就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3、小结:由此看来,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渐地、一步一步地呈现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历程。祥林嫂的心理变化是通过她的外貌变化间接表现出来的。这些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让这个悲剧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更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震撼力。(多媒体打出)

 四、总结(2分钟)

 通过我们对林黛玉和祥林嫂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的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写还是和侧面的外貌描写,无论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还是间接的心理描写,都是小说描写人物、塑造人物极为有效的艺术手法。这也是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三篇小说所要达成的目标。(多媒体打出)

  五、赏析老人的形象(25分钟)

 1、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所学到的赏析人物的方法,自读《老人与海》,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中所有的学习任务。15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导学案·合作探究”第1题和第2题的结果。(15-20分钟)(多媒体打出)

 2、(学生汇报后多媒体打出参考答案)

 第1题: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每一个回合中都有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有些是有声的,有些是无声的,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小组讨论: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心理?你认为他的哪一句内心独白最能代表他的这种心理?

 ——老人在绝望和希望中挣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战胜了绝望,他要和鲨鱼斗到底、斗到死。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2题: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样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却自强自信、敢于挑战的、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3、延展:你能根据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绘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吗?(5分钟)(多媒体打出)

 4、小结:通过合作探究,我们发现《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的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大量的描写,来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的。(多媒体打出)

  六、单元教学总结(7分钟)

 其实,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那正面描写的手法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有通过他人的观察与评说来描写的、有通过人物来衬托的`、也有通过环境来烘托的。

 我们这一单元所学习的三篇小说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上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学们将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三篇小说中所学到的有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去。

 2024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四)

  教学目标:

 1、 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2、 理解信息主体的含义,提高对作品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

 3、 对比阅读,比较同类主题不同作品观点的异同。

 教学重点:

 1、 着重认识新闻类作品的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方式。

 2、 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的记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从纪念历史的角度看,20xx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对今天的每一个人来说,历史不仅提供了一种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面镜子,每一个后来人都可以从历史的记载中去反思、借鉴。

 二、 简介文体:

 问:课文是以什么方式来记住历史的?

 明确: 消息

 简介:消息也叫新闻,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它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都具有这五部分。其中标题常用多行形式,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它常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即用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它的写作要求是——客观叙述,迅速、及时,简短、概要,生动活泼。

 三、 研习第一则消息

 (一) 标题——七个字,讲出了“人物、事件、事件的意义”,符合拟新闻标题的要求,实在概括,使人一目了然。

 (二) 1、导语(第1段):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腿下跪,请求恕罪,以此表示对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的沉重悼念。

 2、主体(第2、3段):德国政治领袖对二战责任和屠杀无辜的犹太人的罪行的认识;勃兰特答记者问,回答他为什么下跪。

 3、结尾(第四段):勃兰特下跪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几部分中,哪部分内容最重要?

 明确:导语(借此说明消息中导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并阐释“倒金字塔式结构)

 (四) 小结:

 1、 本文是一则综合消息,时间跨度达30多年,作者取材精当,着重选择与如何认识战争责任相关的片段来组合。

 2、 体现新闻客观性的原则,没有消息写作者的主观议论。

 (五) 延伸:探讨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研习第二则消息(仿照第一则的程序与方法,让生自主分析)

 (一)标题——行为主体 行为方式

 (二)1、导语(1):交代新闻来源,披露本则消息的主要的新闻事件,交代何人何时于何地宣布了怎样的事实。(最重要)

 2、主体(2-6):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亚太战区历史教材的原因、意义、经过,并对教材进行评价,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3、新闻背景(7):这份历史教材是在该省民间组织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推动下完成的。

 4、结尾(8):介绍教材的使用范围。

 (三)小结:

 1、 本则消息属于动态新闻。

 2、 依旧坚持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五、 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习题2)

 1、 共同观点:公民的历史责任感。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本民族、为自己国家的行为,为国际公义负责,只有承担这些历史责任,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抚平战争伤痕,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才能取得和平与安宁。

 2、 均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但写法有不同:

 前一篇:综合消息,收集有关材料,予以组合。

 后一篇:动态消息,注意写清事件,突出中心,明白地交代新闻来源。

 六、比较“通讯”与“消息”(习题3)

 1、内容上:消息简单地报道了 发生什么事,不多写情节;

 通讯则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

 2、表现手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

 通讯则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形象生动。

 3、结构上:消息常用 “倒金字塔式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篇幅较短;

 通讯结构灵活,篇幅较长。

  板书设计:

 消息——真实性、时效性、受众性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