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为装饰艺术。这种工艺在唐五代时期得到了显著发展,如河南出土的唐代人物花鸟纹嵌螺钿漆背铜镜和苏州瑞光塔发现的五代嵌螺钿经箱,都是那个时代的瑰宝。到了宋元时期,螺钿工艺愈发流行,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记载,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的螺钿漆器在宋朝内府中尤为常见,其特点是坚漆螺钿的制作技艺精湛。
明代是漆器艺术的巅峰,厚螺钿(硬螺钿)与薄螺钿(软螺钿)并存。厚螺钿使用质地厚实的贝壳,如老蚌、王珧、砗磲等,色彩单一,厚度在0.5-2毫米;而薄螺钿则是由鲍鱼壳加工而成,色彩艳丽,具有珍珠光泽,薄至0.07毫米,制作工艺要求匠人技艺高超。
明末清初,嵌螺钿工艺品达到了艺术高峰,皇宫造办处专门设有工匠制作皇家御用器物,从大件家具如屏风、门窗,到小件器物如瓶、盒、杯、盘,以及文房用具,都以螺钿镶嵌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甚至有浮雕或高浮雕的“镌甸”形式。乾隆时期,随着经济繁荣,镶嵌螺钿工艺品广受欢迎,深受帝王和达官贵人喜爱,不仅宫廷制作,民间作坊也大量涌现,江苏扬州、苏州一带尤其活跃。
螺钿工艺不仅限于漆器,还广泛应用于硬木家具和小件器物上,如酸枝、紫檀等。图案纹饰继承并发展了明代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更倾向于以花草、虫兽为主题,寓意吉祥,如“竹报平安”、“瓜蝶绵绵”等富有深意的图案出现在木器上,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扩展资料
螺钿嵌始创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到了清代,由于富丽堂皇的家具风格,促进了螺钿嵌家具的发展,清代则成为螺钿嵌家具的发展鼎盛时代。 螺钿嵌是用在髹漆工艺上的一种装饰手段,主要是采用螺蚌之贝壳,将其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于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