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都的舜都潘城-生活百科-龙咔百科
> 生活百科 > 列表
舜都的舜都潘城
时间:2024-12-23 20:37:24
答案

河北省涿鹿县城西南20里处为古城保岱,相传是虞舜的出生地。

《水经注》曰:“漯水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括地志》云:“舜都在怀戎县,县北三里有舜庙,外城有舜井。”《史记》也曰:“舜,冀州人,居妫汭。”

从舜做都时起,古城保岱已有4000多年的古老历史。其饱经沧桑,数易其名,几经沉伏。舜时名宝带。汉为潘县,有潘城,元魏废。北齐为北燕郡。隋初为怀戎县。唐长安二年改妫州。辽为可汗州。清时名舜乡堡。从县治降为一般乡村。如今翻开西汉、西晋、北朝、隋代地图,在该村附近,都标有舜庙。舜庙建于夏初,为大禹时所修。

舜,轩辕黄帝九代孙,为昌意后人。舜与其后的夏禹的名字,就是华夏民族的由来。这位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首领继尧位后,作什器,陶沟滨,改良制陶工艺,使手工业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选贤佐政,设立九官,制作刑罚,流放四凶。”并在晚年正确地选择了大禹为继承人,是对华夏民族最大的贡献。如今的保岱村南通甘庄路两旁、西边通水沟村等黄土崖下,到处是烧制陶器、砖瓦的废窑,而地表和地下都有与黄帝城同期的黑陶、灰陶、红陶陶器的残片。尤其是古城墙下,后人取土时,仍可挖出大量较为完整的陶器残块,比黄帝城内还多。可见从前这里的陶器制作之规模。

关于舜在其都保岱的遗迹,唐《括地志》曰:“在妫州城北三里,历山上有舜庙、瞽叟祠。”《史记》云:“舜都居妫水之?,城内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城北有历山,山上有舜庙。”

保岱村现有两座古城遗址,东城为明清时建造。村人称堡里,长宽约一里。四面堡墙较为完整。从表面上看,就相当于潘城圈里的“内城”。汉潘城和妫州城旧址,建在舜都遗址上。几年前长达三里多长的南城墙还高高耸峙着,巍峨跌宕,逶迤起伏,从村西向东绵延而去。东城墙也有百米长一殿顽强地屹立着,其余的被建砖厂裁为平地,后盖起了民房。西边的城墙还能看得出来。而北城墙则在明弘治四年那场“前晌火烧龙门寺,后晌水刮保岱县”大水中冲毁。西古城的一座城门洞还在,门洞用青砖砌成,砖比如今的长两倍宽一倍,颜色也比如今的深。门洞呈穹窿状。西古城内有两眼古泉,一眼用砖石砌成,直径一米有余,供生活用水。另一口名潘泉,近几年干涸。清时古城西建有镇潭寺,寺内有泉。村西有保宁塔,塔下有暗井四口,与寺泉相通。如今镇潭寺被拆盖了学校。寺迹早已是一片民房。如今,老城墙依然像屏风那样围着古老的舜都遗址,讲述着舜教民广播五谷、精作陶器的历史。保岱村原有四面大照壁,其中一座坐北面南的照壁上写着“竹鹿高照”四个大字,而从方向看,正是黄帝城南面的“竹鹿山”无疑。同时也说明了它与那场“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的渊源关系。

(作者:文史作家曲辰,写于1982年) (河北省涿鹿县保岱镇)

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潘城,位于河北省涿鹿西南二十五里处的保岱。按历史记载,此城当建于四千多年以前。

潘城中有一泉,名为潘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说此泉“从广十数步,东出城,注协阳关水(即岔道河),雨盛则通注,阳旱则不流,惟洴泉而已。”

潘泉遗址,在今保岱公社中学东南,粗线条四清时,曾重挖过一次,遂改名曰“四清井”。潘泉之名,系由泉水迥旋流溢之势而得。潘城之名,则是又随城中潘泉而称。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二O六年在此设县治,称为潘县。王莽改制时,凡天下所有城池县地,尽改新名,潘城被一度改称为“树武”。到十六国时,将潘县县治废除,北齐中,又在此置州级治所,改名为北燕。隋朝降州为县,称怀戎。唐朝贞观八年(公元六三四年)又复置州治,称妫州。其辖境相当于如今的张家口市、怀来、延庆,赤城,崇礼、张北、怀安、万全、涿鹿等县地。武则天做了女皇以后,于长安年中将妫州治所东移至清夷军城,也即后来的旧怀来城中。宋朝时,古潘城沦为辽地,属奉圣州(州治在今涿鹿城)所辖,以后改名为保岱。如今,它是公社管委会所在地。

古潘城,是为唐尧、虞的舜时的都城,夏以后,潘城为冀卅地域。因此,古史记载具云:“舜,冀州之人也”,“居妫汭”。妫,即是潘泉流出来的水,古称妫水。“汭”,就是流水弯曲之处。这就是说,舜住的房子,在潘城中潘泉泉水向东北流的一个拐弯处,也就是现在保岱村称之为“拐角子”的地方。舜的父亲是个瞎子,史称“瞽叟”母亲名握登。舜在幼年,母亲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个后妻,给舜生下了一个弟弟。舜的后娘把他视做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常同他父亲商量如何把舜害死。因此,舜常常挨打。而舜(未继帝位之前的名字叫重华)每逢遭到责打,就顺从地忍受。遇到谋杀时,就设法躲避。过后,仍照常孝顺父母,友爱小弟,始终如一。舜刚成年之时,其孝顺长者的贤德已广为人们所称颂。当他快到三十岁的时候,还未娶妻,唐尧以舜之贤德,有意将帝位传于他。尧征求人们的意见,人们都说舜能够担当这个大任。为了进一步观察舜的品德,尧帝就把娥皇、女英二个女儿下嫁于舜,以观察他治家的才能,还派了九个男子与舜相处,以试验他为人处事的品行。结果,舜不仅照常孝顺父母,友爱小弟,而且还能够使娥皇、女英也这样做,并不敢以自己的高贵身份而骄傲自满。即使是九个男子与他相处当中,也个个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获益不浅。舜的高尚品德,使人们对他都很尊敬:舜耕之于历山(今窑子头西的四顷梁),历山之人皆敬而尽让畔;渔于雷泽(即今桑干河边的水泽),雷泽的人皆让其居所。这些,使尧感到非常高兴,就赏了舜细布衣裳和五弦琴,帮他建筑了放粮食的库房,还给了他不少牛羊。

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舜的瞎眼父亲还是想害死他。瞽叟让舜上库房去抹房,当舜上了房之后,瞽叟就搬走梯子,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他烧死。舜急中生智,把两根竹杆一撑,就势顺着竹杆下了房,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其父又命舜去挖井,等到井挖得很深了,父亲和那个后娘生的弟弟趁舜在井下面弯腰挖土的当儿,一起往井中填士,将井填死。之后,舜的父亲、后娘和弟弟都很高兴,打算分一下舜的东西。他的弟弟说:“谋杀他是我的主意,因此,他的两个妻子、房屋和五弦琴,都应该归我。库房、粮食、牛羊,就归爹娘所有……正当舜的弟弟兴兴头头地奔入舜屋,拿过唐尧赏于舜的五弦琴刚要弹奏之时,一抬头,猛然看见舜从容如走了进来!这一突如其来的惊吓非同小可,舜弟慌忙进行拙劣的掩饰,说:“我想你想得根厉害,正自己烦闷得不行……”舜笑了笑说: “好啊,你的心中几时也有了兄弟之间的情谊呢?”

原来,早在舜的父亲命他挖井的时候,他就预先在井中挖了一个通往地上的地道。当井上面的父亲和弟弟忙乱中往井里填士的时候,他就钻进了这个地道,从另一处上了地面……

后来,尧帝又多次试了舜治理国家的本领,知道他德才兼备,确实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就让他代替自己管理国家大事,让他从中受到实际锻炼。二十年以后,尧帝感到自己老了,就正式让舜以天子的身份处理政事。

尧帝有子十人,其中有九个为普通的老百姓,都没有什么才能,另一个儿子叫丹朱,也品行不怎么好,尧选出身为老百姓的舜,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他,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而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他认为。舜贤而有才华,丹朱愚而不肖,“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说:“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尧这种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精神,使老百姓深受感动,他死了以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舜做了天子之后,也如尧一样,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至今,人们还常说。“尧天舜日,国泰民安”。

舜帝在位三十九年,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舜也和尧一样,没有将帝位传于自己的儿子商均,只是封了虞城给他。而将帝位授于禹,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夏朝的开始。

潘城西北三里,即古历山(今窑子头西面的山),是舜曾经耕耘过的地方。如今,尚有良田四百亩,名四顷地,亦称四顷梁。此处,周围高山围拢,俨似郭。中间为平地,犹如城址,其地形奇特,亦属罕见。不过,地质学家们对此则不感到稀奇,因为,这是石灰岩地质经长期雨水浸蚀而形成的“山间洼蚀盆地”。

历山之上,古代建有尧庙,尧庙,古代的皇帝们都定期到此祭祀尧、舜。其祭品是全猪,全牛、全羊,称为“太牢”。仅据《魏书》所载,从公元四OO年至四三O年的短短三十年中,北魏皇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 就曾先后五次登历山,以太牢祭祭尧、舜庙。如今,庙已无存,只剩下尧、舜庙的基址两个,南面的山弯里,旧有汉代古塔一座,为“文化革命”中,经卫兵“破四旧”所拆毁。

关于古潘城,不少史、地经典都有记载。《魏土地记》称:“下落城(汉代地名,即今涿鹿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水绎注》云:“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括地志》记:“妫州有妫水,水源出城中,耆旧传云即舜厘降二女于妫汭之所。外城申有舜井,城北有历山,山上有舜庙”;《史记·正义》载:“妫州历山…皆云舜所耕处”……

岁月流逝,沧桑变幻,尧、舜之事距今已有四千余载,潘城今昔风貌已经大不相同。但尧舜让贤的美德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按照党中央的选贤任能的治国方略,尽快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我们祖国就一定会长治久安。(文史作家 杨素梅)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