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全文翻译如下: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浏览家中藏书,偶然翻到李翰写的《张巡传》。李翰用文章为张巡许远立传,在传记中称赞他们道:“他们的才能和道义都是杰出的人才。当他们刚守睢阳时,主动向朝廷请求派兵增援,而朝廷的臣子们却妒忌他们的功名,不派兵去救援。他们孤立无援,势单力薄,但是外无救援的部队,内无粮食的储备,他们以数千人之兵力,对抗叛军数万人马,杀了叛军将领六人,士兵五百多人,真可以说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了。睢阳城破后,叛军以刀锯、汤镬、油烹等酷刑逼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叛军就残忍地活剐了他。许远是个宽厚、仁爱、谦让的人,他认为自己才能不如张巡,甘愿屈居张巡之下,张巡就推举他做了城中的首领,自己统率部队,坚守阵地,巡、远两人同心协力,死守睢阳,最终因为粮尽兵绝,城破被俘。张巡的部将南霁云、雷万春、许远的部将姚訚、姚氏兄弟以及其他的将领士兵,共三十六人,都因为坚守睢阳而牺牲了。张巡、许远的功绩,已经由李翰记载在《张巡传》里了。但是那些陷没于叛军之手的官员、武将们,却不愿为张巡、许远著书立传,难道是因为他们嫉妒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吗?因此我就写了这篇《张中丞传后叙》,用来补充李翰《张巡传》的不足之处。”
我读了这篇传记,感慨万端。如果拿张巡、许远的功劳和韩愈所说的那些人的功劳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许远、张巡的功绩如此伟大,可惜后来之人却未能继续他们的事业,而唐朝最终也灭亡了。国家的兴亡,实在是有它的原因的。
我认为张巡、许远的死守睢阳,是古今以来的战例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常常读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我为之感慨落泪。但我也曾因此奇怪:张巡当时是一位太守,许远是一位判官,他们地位崇高,又掌握兵权,应该自己来作出决策,而专听那些懦怯而无能的谋士们的意见,以至于陷败于叛军之手,被叛军俘虏而死去。等到我读了颜杲卿的《睢阳庙碑记》,才知道张巡、许远他们虽然职位尊贵,掌握兵权,但他们的才能却远远不及那些陷没于叛军之手的人。他们既然已把坚守睢阳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形势危急时,一定要坚守到底,即使弃城而逃也是死路一条,因此他们坚决拒绝那些懦怯的谋士们的建议。唉!张巡、许远的真正功绩,是已经得到颜杲卿的《睢阳庙碑记》所记载的了。但是那些陷没于叛军之手的官员武将们,却不愿为张巡、许远著书立传,难道是因为他们嫉妒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吗?还是他们的内心本来就有所畏惧,担心他们的丑事会被张扬出来吧?因此,我更加钦佩张巡、许远他们所立的功绩了。当我读了他们的传记,又想到唐朝整个国家的兴亡,感慨尤其深沉。
从张巡、许远坚守睢阳的事例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坚守正义,即使死了也是光荣的;因为害怕死亡而叛离正义,苟且偷生,那才是真正的耻辱。但是,有些人却把张巡、许远的死看作耻辱,而把叛降敌人的那些人的行为看作明智之举,这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完全悖于情理的。他们这些人,如果也处在张巡、许远所处的那种危急困厄的境地,大概也会像那些陷没于叛军之手的官员武将们一样,做出叛离正义、投降敌人的可耻勾当吧!难道他们能守住睢阳城而坚持抗敌,与张巡、许远齐名吗?
因此,我写这篇《张中丞传后叙》,不仅是为了补充李翰的《张巡传》,而且也是为了驳斥那些诋毁张巡、许远的人,好让天下人都了解张巡、许远的真正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