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汉语汉字,读音为zhì,本义是水流不畅,有凝积、不流通的意思。《说文》中记载:“滞,凝也。” 滞字组词: 停滞:意思是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基本字义
(滞)
zhì ㄓˋ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留。~销。~空。呆~。~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针。~下(痢疾的古称)。 遗落:“此有~穗”。
英文词汇
block up,
obstruct;
stagnant
sluggish
方言集汇
粤语:zai6
详细解释
滞滞 zhì〈动〉
(形声。从水,带声。
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stagnant] 滞,凝也。
《说文》 凡珍异之有滞者。
《周礼·廛人》 淹回水而凝滞。
《楚辞·涉江》 流而不滞。
《淮南子·时则训》积压。长期积存,未作处理 [overstock] 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
《周礼·泉府》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
《新唐书》又如: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滞讼(积压的讼案);滞积(积压);滞货(积压的货物) 停止;阻塞;静止 [stop;be motionless;be at a standstill] 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
《淮南子·原道训》又如:滞用(停止运用);滞淹(闭塞,不通畅);滞越(阻塞);滞著(阻塞;不能宣泄) 郁积 [smolder] 气不沈滞。
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又如:滞念(心中凝结的思念);滞血(淤积的血液);滞底(凝集) 陷入;沉抑 [land oneself in] 卿方当富贵,必不容久滞屈。
《南史》又如:滞羽(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滞抑(受压制);滞屈(贤人沉抑,不得升进);滞淹(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 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 [stay] 几宵因月滞三湘。
姚鹄《送黄颇归袁》孙枢辅滞塞外,久请陛见,中外汹汹,以为志在君侧。
《诗·小雅·大田》又如:滞器(遗漏未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