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首诗。突出了陆游对侵略者的愤恨,更表现出了陆游的爱国情怀。
陆游是浙江绍兴人,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他始终坚持抗金,一生创作诗歌9000余首,内容极其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渴望国家统一,风格雄浑豪放。
《示儿》是陆游写给儿子的遗嘱,是他的绝笔。当时陆游已经85岁了,人之将死,不言诀别,只念国家之悲,表达了作者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这个古诗的大意是当我死时才知道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陆游是非常爱国的,在临死前告诉自己儿子,等他死了之后,我们的军队收回中原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
第2篇,字数多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诗人就是这样说的;可是,死后,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么?
这是诗人生命的最后一刻。眼前看着的,是大宋王朝日趋衰败的颓势,是破碎的江山和被侵略者霸占着的中原领土,是无数饱受苦难的中华儿女,自然是满眼荒凉萧条的景象;心里想着的,是国家的安危、是百姓的安危,渴想着中原能够安定,人民能安居乐。可是,无论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诗人都将无从改变,因为自己就快要死去了。
死去了,那就真的失掉一切了,一个爱国之士死后一定可以去美妙的世界享福的。然而,正是因为诗人是爱国之士,所以临死前还不能抛掉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情,不能改变自己渴望为国家出力、为人民干事的决心。啊,岁月的流逝,消磨了诗人的一生,时间是不会让诗人达到意愿的。那么诗人将是很无奈的了,只能告诉自己的儿子,当中原平定的时候,一定要在祭祀那天将喜讯告诉他。
诗人就是带着复杂的感情,告别了人间。一面带着面临国家危亡的悲痛和伤感,一面又要抱着希望,希望国家能安定下来。正确地说,诗人不是希望国家安定,而是坚信国家一定有安定的那一天,并且嘱咐儿子在那一天要告诉他。诗人是在说:“时间可以证明,军队一定可以收复被强占着的领土。”唉,诗人一生都在为国奉献,一生都在盼望着祖国迎来光明,可是他自己却没有看到,向世间告别那一刻,还在挂念着国家,实在是令人悲哀。
诗人对国家的爱是多么强烈而真挚啊!这种爱国情感,是一种高度的,境界达到顶峰的,任何事物和感情都没法阻止这种感情升华。从根本上去想,爱国的感情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多样的感情,因为爱国就是爱国,国家只有一个。可是想一想,无数的爱国的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他们的爱国却不为所有人知道,就像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战士,他们的名字也不全都是载入史册的;但是,诗人的爱国被人传颂千古,并且成为了爱国的典范。典范之所以称作典范,是因为这种爱国具备了所有爱国者的精神品质:面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坚信国家安定的决心,还有时时想要报国的渴望。
当然,只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诗人的爱国思想中,具备了一样最为珍贵的品质,那就是一种高境界的信仰。这种信仰完全地将诗人与国家连在了一起,表示国家的一切不一定全是诗人的,但诗人的一切都是属于国家的。诗人知道,死去之后没有复活的可能,而且死后将没有头脑和一切感官,一切都将是空虚。然而,诗人并没有就让爱国思想和精神随着他的死去而消失,而是埋葬自己的肉体,让对国家的爱永远在人间。是什么证明了这一点呢?——诗人把所见所想以及意愿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啊。
然而,诗人在怀恋祖国的时候,就把生与死置之度外了。诗人坚信,只要活着,就是在活着,根本没有死这一说;活着,就有感情,至于死,也一样有感情。感情不只是能建立在活着之上,一样可以建立在死之上。诗人告诫儿子,在中原平定的那一天,一定要来告诉父亲。可是,诗人应该清楚,死去就什么都没有了,他将永远也不会知道中原能否安定,更不可能知道中原何时安定,即便那一天到了,儿子都来到他的墓地前,把喜讯告诉他,他也将不会感受得到。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嘱咐儿子呢?那是因为诗人具备了这种信仰,他在将感情全部投到对国家的热恋当中,根本就不会想到什么是死;死,只是一种意义极为狭隘的现象,不能改变活着时候的各种感情和意愿。通俗点说,诗人在念念不忘国家的时候,考虑到的死,只是身体不动弹,其余的和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有区别。死后一样可以爱国。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诗人死去了,宇宙、地球都不能成全他。但是,作为一个人,用理性的目光,我就不得不去这样想:
“诗人根本没有死去啊,他躺在土地里,思考着国家的事。”
我的这种想法是真的,那是因为诗人的爱国感化了我。其实,所有人都应该被这样的爱国感化了才对。诗人的这种信仰,是人类精神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