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而已,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被塑造成里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形象,无怪呼后世评价《三国演义》说:壮诸葛以近妖。但就是这样一个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八次重大失误:
·错投其主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天下已经不是群雄逐鹿的年代,一些不成气候的诸侯,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便如此,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南有刘璋,离他最近的也有刘表。可是他却偏偏要与实力最弱的刘备一起。是看上了刘备的诚心,还是“汉室宗亲”的幌子?不管怎样,当他效力刘备麾下的时候,已经奠定了他不能完成统一中原的结局。即便如此,刘备死后,刘禅即位,当诸葛亮发现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的时候,他应该立即转投其他适合自己发展的诸侯,这正映“良禽择木而息,贤臣择主而事”的原则,否则,就是“愚忠”。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如郭嘉、贾诩、许攸……都是“跳槽”的,而他们也没被当时以及后世取笑,反而对他们的觉悟而赞美。
·三气周瑜
周瑜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器量狭窄的人,如果他是这样的人,就不会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投奔东吴。只有当诸葛亮拒绝投奔的时候,他才设法要除掉诸葛亮,这也说明他对事物有良好的前瞻性。但是诸葛亮却要将他气死(也有说周瑜死于心脏病),这对东吴是一大损失,也打破了“孙刘联盟”的完美防御体系,可以说是被后期失关羽,失荆州埋下了祸根。
·荆州防御
荆州不论对东吴或者西蜀都是重要的,它是问鼎中原的前站,也算是一个分基地,进可攻,退可守。这么关键的地方,诸葛亮却派一向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关羽来把守,不能不说其是一大败笔。
·错失街亭
刘备将死的时候,曾经告诉诸葛亮:马谡是一个庸才,不能委以重任。可是诸葛亮却没有遵从刘备的遗言,导致北伐功败垂成。街亭的失守,标志着诸葛亮最有机会问鼎中原的一次北伐失败。
·怒斩马谡
即使街亭已经失守,就不应该在斩马谡。当时蜀国已经没有什么厉害的能臣武将了,马谡虽然不能重用,但也可助诸葛亮一臂之力,使诸葛亮可以更专注的北伐。但是诸葛亮却一怒之下,杀了马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诸葛亮对马谡向对李严那样网开一面,马谡必定会忠心效力于他。
·人才培养
诸葛亮是个不善于培养人才的人,只有到后期才收了一个姜唯。这一点上,诸葛亮远不如刘备。正是因为诸葛亮没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才导致了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不可不算是一大失误。
·劳军远征
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以后,魏、蜀、吴“三分天下,鼎立三足”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个时候,正应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毕竟经济是战争的重要保障。但是诸葛亮却又六出祁山,使的国力空虚,士兵疲惫。最后当自己去世时,蜀国只是一具坟中枯骨耳。
·遇事亲为
诸葛亮事无大小,皆亲历亲为,这说明他对其他人的不信任感,也说明他是个没有大魄力,长远眼光的人。导致自己最后劳累成疾,辜负了刘备临死时的重托,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