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5000年姜尚钓鱼的读后感如下:
篇一:
寒假里,李老师布置我们读《上下五千年》。妈妈把书买回来后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书中有很多不同的故事,虽然我不能全部看懂,但还是觉得很有趣。
我读了《姜尚钓鱼》,觉得很有意思。文中说到:一天,姬昌带着随从到渭水附近的地方打猎,忽然看到岸边有个人似乎在钓鱼,但他的鱼钩是直的,不是通常的弯钩,而且离开水面二三尺。
钓鱼人很专注,那么多打猎的人经过,他似乎没有察觉。看到这种情形,姬昌觉得此人不一般。于是前去与他攀谈起来。经过一番攀谈,姬昌断定此人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对政治军事都很精通。于是,姜尚就追随了周王姬昌,并壮大了周国的力量。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要问,姜尚为什么要用直钩钓鱼呢?为什么不放鱼饵?他真是想钓鱼吗?我带着疑问去问爷爷。
通过同我爷爷的一番讨论,觉得他用直钩钓鱼并不是想要钓到鱼,他是在静心思考问题;他以直钩钓鱼的方式还可以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最后他如愿以偿,得以为国出力,名留青史。
所以后来有了一句话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比喻生活中,有的事不强迫做,让它自己自愿做。
篇二:
读了《姜太公钓鱼》我明白了,姜太公钓鱼时,不放鱼饵诱惑鱼儿,让鱼儿愿者上钓。有一句话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比喻生活中,有的事不强迫做,让它自己自愿做。
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人叫姜尚,他是一个能人。周文王在打猎中认识他,他在未来为国争光,讨伐商纣,一举歼灭商纣,立了周朝,安邦定国。”
这就是姜太公的为人,一个为国为民的姜尚。
篇三: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在中国恐怕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了。
姜太公原来是住在殷商所在的领地的,且怀才不遇,当知道周文王的德行后,姜太公不顾自己已年过花甲,毅然离开故土,来西周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可见姜太公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被动的等待着周文王的发现,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机会的。
所以说,姜太公是并不是一个神仙般的隐士,而是一位胸怀大志,并积极采取行动以实现其目标的难得的人才。从中我们获得一些启示:现在每天都有无数人忙忙碌碌为自己寻找发展机会,然而有几人达到姜尚的水平?
腹中有真才实学,时机到时立即采取行动,在挫折面前能够坚忍不拔静待时机。善于思考,因此能做到见微而知着,由此而及彼。如果这些有点能够具备,那么又何愁找不到好工作呢?实现不了心中的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