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一)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
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们在向社会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创造出多方面的需求。
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
供给学派不仅把萨伊定律奉为其理论和政策的基础,而且以此为武器,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他们认为经济发生滞胀完全是由于需求管理政策造成的,是需求过度和供给衰退的必然结果,其祸根就是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因此必须坚决摈弃。
他们还认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供给的水平和能力,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研究如何促进生产、增加供给,仅仅在需求和分配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二)力主市场经济,反对 *** 干预
供给学派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供求总是均衡的。
他们宣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促进生产、增加供给的关键因素,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施展才能的最佳经济体制,在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下,各种经济变量都能自动趋于均衡,保证经济长期地稳定发展。
国家干预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且往往由于干预不当而损害经济中的供给力量,例如凯恩斯主义的国家调节政策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注重需求方面的短期效果,不注重供给方面的长期利益;注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把以税收、公债形式从企业和个人那里征集的过多社会资财,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付变成了巨大的消费而损耗掉,降低了资本积累,阻碍了生产发展,削弱了供给能力。
特别是 *** 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往往服从于政党之间的争斗,这种短期化行为,却对供给产生持久的破坏作用。
因此, *** 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
(三)通过减税 *** 投资,增加供给
他们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 *** 。
这些 *** 应以提高储蓄率、投资率为目标,以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为满足。
因此通过各种 *** 就能增加生产以达到增加供给的目的。
供给学派认为,在所有的 *** 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
税率变动影响着劳动力的供应及其结构,影响着储蓄、投资以及各种有形的经济活动。
因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虽然是收益,但他所关心的不是收入总额,而是纳税后可支配的收入净额,因此税率,特别是边际税率是关键的因素。
提高税率,人们的净收入额下降;减低税率,人们的净收入增加。
经济主体考虑是否增加活动,主要看由此带来的净收入增量是否合算来决定。
高税率因减少人们的净收益而挫伤劳动热情,缩减储蓄,致使利率上升投资萎缩,生产增长缓慢,商品供给不足。
而减税则具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 *** 的税收收入。
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
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
供给学派常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四)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
供给学派认为,“一国实际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其有形资本与智力资本的积累,也取决于其劳动力的质量与努力程度。”尤其是当代智力资本所形成的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改变着物质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面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福利。
因此资本,特别是智力资本是人类福利的源泉,应当鼓励人们进行智力投资。
只有当有形资本和智力资本达到最大化时,人类福利才能达到最大化,若资本不足时,过多的福利只会产生不良作用,削弱了人们储蓄和投资和积极性,特别是压抑了积蓄智力资本的动力,滋长了穷人的依赖心理,使失业成本大大降低,人们不储蓄、不工作、不学习、不提高也能生存,这就不利于增加投资,不利于扩大就业,不利于鼓励进取,不利于 *** 供给,不能达到真正的最大福利化社会。
同时过多的福利扩大了 *** 的社会性支出而排挤了私人的生产性支出,不利于消除赤字,不利于生产增长。
因此必须削减过多的社会福利。
(五)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由于供给学派以增加生产,扩大供给为主旨,所以他们的货币金融理论特别强调货币金融对于供给因素的影响;又因他们将减税作为主要武器,因而十分注重货币金融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他们从提高供给能力的角度出发,力主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