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这个成语源自楚汉相争时期的垓下之战。汉王刘邦重用韩信,通过设伏兵于十面,将楚王项羽围困在垓下。垓下之战中,韩信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成功迫使项羽在乌江自刎,为汉军带来了决定性的胜利。
公元前202年10月,汉王刘邦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追至阳夏南边后暂停追击,并派出使者与韩信、彭越等人联络,答应与他们共分天下,并封给他们大片土地。各路诸侯响应,出兵攻击项羽军队。韩信率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的退路;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担任主攻;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切断了项羽南逃之路。项羽军队被围困在垓下,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
为了进一步动摇和瓦解楚军,刘邦命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听了,更加怀念家乡,项羽大惊,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项羽在军帐里喝酒,唱起歌来,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甘。他的爱妾虞姬也起而和唱,表达了对项羽的忠诚。项羽见形势已尽,带了八百骑兵突围南逃。刘邦发现后,派灌婴追击。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下一百多名骑兵。他在乌江被汉军追上,只剩下二十八名士兵。项羽拒绝上船渡江,与汉军交战,最终力竭自刎。
有学者认为“十面埋伏”发生在徐州的九里山,这一说法源于《水浒传》中的描述。徐州人仍然认为城北的“九里山”是汉兵“十面埋伏”的战场。在“九里山”的山上,有“磨旗石”,传说是刘邦的大将樊哙插旗、指挥军队的地方。在山下,有村名“八里屯”,传说是汉王屯兵的地方。而徐州的城东,有一座子房山,相传是以刘邦的大臣张良的名字命名,张良在这儿吹箫,瓦解了楚军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