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郗超举贤文言文翻译
郗超与谢玄不善——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友善。
苻坚将问晋鼎——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王朝政权
既已狼噬梁、岐——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
又虎视淮阴矣——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
朝间颇有异同之论——朝廷中对此很有不同看法。
唯超曰:“是必济事——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 *** 事
见使才皆尽——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
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从这些事推断,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
元功既举——谢玄大功告成后
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
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同时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2. 祁溪举贤 的古文翻译
《祁 奚 荐 贤》
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侯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人选。他称道解狐,这是他的仇人。晋侯打算任命解狐,他却死了。晋侯又问祁奚。祁奚回答说:“午可以胜任。”当时羊舌职死了,晋侯说:“谁可以接替他?”祁奚回答说:“赤可以胜任。”由于这样就派遣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职为副职。
君子认为祁奚为这种情况下能够推举有德行的人。称道他的仇人而不是谄媚,安排他的儿子而不是勾结,推举他的副手而不是结党。《商书》说:“不偏私不结党,君王之道浩浩荡荡”,这说的就是祁奚啊。解狐能被推举,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个官位而成就三件事,这是由于能够推举好人的缘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举类似他的人。《诗》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祁奚就是这样的。
3. 文言文任能举贤的翻译成和答案
任能举贤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文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
若是则群邪比周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荣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
则得举贤之道也。” 注释 世俗:指一般平常、凡庸的人。
党:党羽。 比周:串通勾结,结党营私。
督实:考核其工作实绩。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
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答道:“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进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怎样举贤呢?” 太公答道:“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
考查其能力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4. 我要举贤不避亲的文言文
祁奚请老(1),晋侯问嗣焉(2)。称解狐(3)——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对曰:“午也可(4)。”于是羊舌职死矣(5),晋侯曰:“孰可以 代之(6)?”对曰:“赤也可(7)。”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8),羊舌赤佐之(9)。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10)。称其仇,不为谄(11);立其子,不为比(12);举其偏,不为党(13)。《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4)。” 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 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为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15)。” 祁奚有焉
5. 文言文任能举贤的翻译成和答案
任能举贤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文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荣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注释
世俗:指一般平常、凡庸的人。
党:党羽。
比周:串通勾结,结党营私。
督实:考核其工作实绩。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答道:“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进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怎样举贤呢?”
太公答道:“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考查其能力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6. 翻译几句文言文很简单的谢谢1、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
1,选用贤才,时间不长就能看到效果;明确法典,不用占卜而自然吉利;对于政事谨慎,对于劳力珍惜,不用祈祷就能有福.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善政用人.圣人所看重的,就是善政和用人罢了.2,现在因事下狱的人,少的十多个人,中等的数百个人,多的不下千人.十个人牵连上百人,百十个人牵连上千人,千人牵连上万人.他们牵连的是自己的亲人兄弟,其次是婚姻关系人,再次是朋友旧识.因为下狱,农民离开田地,商人离开家,士大夫离开官府,这都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兵法上说:“十万大军,每天消耗千金.”现在这么多良民下狱,而当今皇上不能明白这件事得危害,我很担心.。
7. 郗超举贤文言文翻译
郗超与谢玄不善——郗超与谢玄不和睦友善。
苻坚将问晋鼎——当时苻坚正想夺取晋王朝政权既已狼噬梁、岐——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淮阴矣——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于时朝议遣玄北讨——这时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朝间颇有异同之论——朝廷中对此很有不同看法。
唯超曰:“是必济事——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一定能成功。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我过去曾经与他一道在桓温府 *** 事见使才皆尽——发现他用人能尽其才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即使是一些琐细的小事,也能处理得恰如其分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从这些事推断,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元功既举——谢玄大功告成后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当时的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同时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
8. 文言文 太宗举贤的翻译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