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桓公五拜小臣
有一次,齐桓公决定去拜访一位小臣,去了三次都未见到。身边人劝阻道:“小臣是国家中地位卑微的臣子,您作为国君,亲自去了三次都未见到,可以不去了。”
齐桓公不高兴地说:“这是什么话!我听说,一个普通的士人如不想升官发财,就不会轻易地委屈自己去拜见大国的国君;大国的国君如不喜好仁义,就不会轻易委屈自己去拜访一个普通的士人。纵然老先生不想富贵是可以的,但让我不喜好仁义,却是不可以的。”
结果齐桓公五次去拜访,终于见到了小臣。齐桓公正是由于具备这样一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所以才会有不计前嫌,果断任用管仲为相的举动,终于成为天下霸主。
2、在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郭嘉。虽然郭嘉的年龄不大,但是却非常有才华,这一点深得曹操的赏识。如果当初郭嘉没有早早死去,或许他在曹操这里的地位会更加非同寻常。
郭嘉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有点太放荡,不怎么在乎小节。这一点让一些比较在乎礼制的人看不下去了,没事就跟曹操吐槽这事。
曹操一边应付说自己一定会好好管教郭嘉,一边继续放任郭嘉。曹操小心翼翼守护着郭嘉,生怕他受到一点点的委屈。实在有大臣老说郭嘉,曹操还会用点小恩小惠让大臣放过此事。
3、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表现得如饥似渴。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占了婺州,儒士许瑗前来见他,向他建议道:“平定天下,非收揽英雄,难以成功。”朱元璋非常激动地表示:“予(我)思英贤,有如饥渴。”
朱元璋这样说并不夸张,只要听说有贤人,即使在穷乡僻壤,他也要千方百计请到身边。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到了徽州,他听说隐居家乡的老儒朱升很有名气,便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从连岭前往石门山中,亲临其家,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
朱升很受感动,向朱元璋进献了三项良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正是这九个字从宏观上确定了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基本战略方针。
4、有一天,昭王赏赐郭隗百金。郭隗没有收,只是让随从捧着金盒,跟随他陪同昭王一同登上燕都城墙,在城上席地而坐。
昭王目光遥望南天,怒发冲冠。郭隗从旁看了,笑道:“大王一定又在想找齐国复仇的事了吧。您别忧愤过度,还是先听为臣讲个千里马故事给您听听吧。”言毕,就郑重地指着百金盒讲了一则古人用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古代有位君王酷爱千里马,特地张贴告示,悬赏千金以求此马。
可是国人不相信这个告示,没人搭理。君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真的派了个会相马的宦官,带着千金周游列国去买千里马。结果这宦官花了五百金买回来一具完整的马骨骸;虽说是死马,可是骨头架子很高大,想必生前很是剽悍雄健。
宦官用车载着这一具马骨骸,招摇过市,引得国人围观,议论纷纷。当宦官进了王官,向君王献上这具马骨骸时,君王很生气,刚要发怒,宦官赶紧说:“这确实是一匹千里马,刚死不久;我找人别除了皮肉,骨架依然那么雄健……”
听到这儿君王打断了他的话,疑惑地问他,要一匹死的千里马有什么用?宦官这才点明他的意图,说是如果君王肯用五百金买一匹死的千里马。
那就向世人表明君王真的是想求千里马,是一位讲诚信的贤君。此后在很短时间内,就有三人各进献了一匹千里马。君王果真各赏了千金。世人知道了以后,传为美谈。
郭隗讲完故事后,燕昭王马上悟出了其中的深意,立即命人就在燕都城内显眼的地方,筑起一座高台,供置许多黄金,取名“黄金台”,用来招纳四方贤士。不久政治家、军事家争相来投奔燕国。这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帅才——军事家乐毅!
5、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