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愚泉记翻译文言文全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不能进去。位置偏远,水流又浅又窄,蛟龙不屑来这里隐藏,不能兴云作雨,没有什么给世人带来好处,而这正好跟我相似。既然如此,那么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各种事物,囊括各样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2. 《童趣》这篇古文的作者是谁
沈复
沈复,字三白,清苏州(今江苏省吴县)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卒
年不详。但据浮生六记所著《浮生六记》中所记事终於嘉庆十二年
(西元1807年)秋,由是推之,他的去世必在这年以后。
沈复的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不慕宦仕宦,以行商、画客、幕僚、
名士终身。他的太太陈芸,字淑珍,跟他同岁,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他们
伉俪情笃,在淳朴恬淡的生活中,另有怡然自得的天地。一生事迹,见於所著
《浮生六记》,现仅存四记,包含、、、
典出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三白)记述种兰往事,说及友人赠他一盆荷瓣素心兰,他珍同拱璧。
不到两年,忽然枯萎了!原来有人也很爱兰,欲分享而不得,逐用沸水把兰
害死。沈复一气之下,从此“誓不植兰”。一如此大发脾气。实在不合卫
生。别人犯了错,却拿自己承受折磨;何其笨也!他不应“誓不植兰”,而
该“努力植兰”;把兰花遍植园中,一可以成全自己爱兰的心愿,二可以气
煞那个害兰的坏蛋,不亦快哉!
3. 《游趵突泉记》 古文解释
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啊!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但一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一受到死亡的威胁,随即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人名)悲歌,渐离(人名)击筑(乐器名),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4. 游媚笑泉记(文言文)
游媚笔泉记[1] [清] 姚鼐(nài) 桐城之西北[2],连山殆数百里[3],及县治而迤平[4]。
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5],崭横若不可径[6]。龙溪曲流[7],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8],步循溪西入[9]。积雨始霁[10],溪上大声从然[11],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12],时有鸣巂[13]。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14],振鬣宛首而顾其侣[15]。援石而登[16],俯视溶云[17],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18],翼乎临于溪右[19]。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20]。”
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21],被而名之[22]。”石罅生大树[23],荫数十人[24],前出平土,可布席坐[25]。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26],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27],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28],未就[29],要客九人饮于是[30]。日暮半阴,山风卒起[31],肃振岩壁榛莽[32],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33],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34],鼐从,使鼐为记。 [编辑本段]【注释】 [1]媚笔泉:在今安徽桐城县西北。
[2]桐城:县名,在安徽中南部。 [3]连山:绵延的山峰。
殆:恐怕,大概。 [4]及:到。
县治:县 *** 所在地,指桐城县城。迤(yí)平:渐渐平伏。
[5]屏矗(chù)墉(yōng)回:山崖像屏风一样矗立,像城墙一样曲折环绕。“墉”,城墙。
[6]崭横:形容山崖高陡地横挡在前面。径:通行的意思。
[7]“龙溪”二句:弯曲的龙溪,从它们中间流出。 [8]以岁:在这年。
[9]步:步行。 [10]积雨:长时间下雨。
霁(jì):天放晴。 [11]从(cóng)然:形容流水声响。
[12]蕙草:一名薰草,俗称佩兰。枞(cōng):树木名,又叫“冷杉”。
[13]巂(guī):巂周,即杜鹃,又叫子规鸟,善鸣。 [14]浴起:刚洗完澡站起来。
[15]振鬣(liè):形容马脖子挺伸着。“鬣”,马颈上的长毛。
宛首:转过头去。侣:伙伴。
[16]援:攀附。 [17]“俯视”二句:意谓低头看水中倒影,天空的云好像溶化在水里,飞鸟好像在往下坠落。
[18]连石:崖上岩石连绵。重(chóng)楼:两层楼房。
[19]“翼乎”句:像展翅欲飞的大鸟临立在小河沟的右岸。 [20]李公麟: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字伯时,北宋元祐进士,官至御史检法。
精通古文字,擅长画山水佛像。元符末年归居龙眠山庄,所以又号龙眠山人。
沜(pàn):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状的水池。 [21]求:寻找。
公麟地:即指垂云沜。识:辨认。
[22]被而名之:意谓这是被后人用“李公麟垂云沜”来称呼这块岩石的。 [23]罅(xià):裂缝。
[24]荫数十人:树荫之大,可以遮蔽数十人。 [25]可布席坐:可以铺开席子在上面坐。
[26]何文端公:桐城人,字康侯,名如宠,明万历进士,累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谥号“文端”。“公”,古代对别人的尊称。
摩崖:在山崖石壁上铭刻的文字。书:书写。
[27]“泉漫”三句:意谓泉水冒出来,流到崖石上,人们就在石上凿了一个圆池子,然后导引泉水流入下面的溪里。 [28]左学冲:其人未详。
丈:古代对长者的尊称。方:正在。
为室:盖住房。 [29]未就:还没有完工。
[30]要(yāo):邀请。 [31]卒(cù):通“猝”,突然。
[32]“肃振”二句:意谓风吹得岩壁上的丛杂草木都失色抖动,连水都冲击山石叫喊起来。矶(jī)石:水边突出的石头。
[33]悚(sǒng):恐惧,害怕。 [34]姜坞先生:姚范,字南菁,乾隆进士,作者的伯父。
与往:一同前往。石交鸣。
游人害怕,就起身回家。 这天,伯父姜坞先生姚范和大家一同前往,姚鼐跟着伯父去,伯父姚范叫姚鼐记下这次游媚笔泉的事。
[编辑本段]【文学常识积累——关于作者】 姚鼐(1732~1815),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学者因而称之为惜抱先生。
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官刑部郎中,后辞去官职,历主江宁(今南京市)、扬州等地书院四十余年。
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著有《惜抱轩全集》。
写媚笔泉,一是泉漫石上,为圆池,但终引坠龙溪;一是左学冲于圆池侧筑室,未就,邀客饮宴于此;并以山风骤起,游者惊然而归结尾,隐约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积极入世、不意隐逸的情怀。描写生动、形象也是本文的特征。
如“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俯视溶云,鸟飞若坠”等无不如是。 [编辑本段]【知识考查】 练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援石而登 援:攀附 B.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 识:辨认 C.要客九人饮于是 要:请求 D.游者悚焉 悚:恐惧,害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县治而迤平 ②而渔公、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B.①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 ②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C.①乃引坠溪内 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D.①使鼐为之记 ②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桐城西北的形胜,次写循溪西入,沿途所见之景物风光,而后自然地落在媚笔泉,既把媚笔泉与桐城、小溪沿途的景物风光连为一幅完整的图画,也在人们眼前现出作者探幽赏奇的志趣。
B.作者对。
5. 古代文言文六国论的作者是谁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六国论···
有很多人都写过六国论···
/view/50131
这个网址中有所有的六国论···
你可以去看看···还有翻译···
附注: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我想提醒楼上的···
不知道的···或不确定的就不要乱说···
对提问者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