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达斯是一个味觉神话。一切从一开始就经过了精心的筹划,看上去像是一场阴谋:特定的原材料产地,百分之百的天然原料,特定的制造工艺流程,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甚至还会严格规定乳牛的饲养方式和冷冻柜在分销店中的摆放位置,等等。由此可见,哈根达斯神话的含义是多重的。它几乎聚合了全球化时代的大众文化全部的神话要素。
首先是“纯天然”的神话。在人类的大工业生产将生态严重破坏之后,生态主义开始崛起,并迅速成为商业利润的新来源。大工业生产给乡村带来了塑料袋,换走了“纯天然”的产品去营造他们的“生态神话”,并得到了“小资”阶层的热烈响应。人类在向大自然榨取他们可能榨取的最后的利润,而消费者则从中赢得了“品位”。
哈根达斯营造着一种生活方式。对于都市“小资”而言,吃哈根达斯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一饱口福,它意味着一种生活品位。其昂贵的价格与高雅的环境,表达了同一种生活理念:高消费和高品位。
哈根达斯最具诱惑力的部分,是有关“国际化”生活的想象,这意味着他(她)正在品尝的是一种“国际化”的滋味:波兰人的发明,斯堪的纳维亚的名字,美国的工艺,马达加斯加的香草,美国俄勒冈州的草莓,比利时的巧克力,巴西或哥伦比亚的咖啡以及夏威夷的果仁——真正的“全球制造”。时空距离不再成为障碍。恒温冰箱和空运,保证了这些口味的新鲜度。通过哈根达斯的快捷方式,人们在上海徐家汇却有着跟在香港中环或纽约曼哈顿完全一致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看,哈根达斯更像是一种“致幻剂”。
哈根达斯神话还是关于“爱欲”的神话。哈根达斯的吃法是性感的,雪球停留在舌尖上,一点一点地、缓慢地融化。快感从舌尖开始,像轻盈的气流缓缓升起,弥漫,将人带入快感境地。爱一盒哈根达斯,就像是爱一位情人。哈根达斯正在逐步替代玫瑰和小夜曲,成为男性向女性示爱的信物。人们相信,如果一位女子从来没有男子向她贡献哈根达斯,那就像从来没收过花或很久没人送花一样可悲。哈根达斯带来的快感是轻微而又短暂的,但却是实在的。在古典爱情早已幻灭之后,哈根达斯暂时地挽救了都市“小资”于爱欲的匮乏和情感虚空。
哈根达斯制造了这样一个悖论:它的一切都是“天然”的,但它却是最“人工”的。它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刻意制造出来的饮食文化的神话。
在中国
一个失恋的女孩买了一盒哈根达斯,悲伤地想爱人不见了,只剩她一个人“独自享用这美丽而昂贵的食物”——安妮宝贝写出了小资们的心声。有广告人说,哈根达斯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冰淇淋,但可能是最会卖概念的冰淇淋品牌。“爱我,就带我去吃哈根达斯”,哈根达斯因爱而贵。
在国际航班上哈根达斯是免费的,而且还不大有人吃。在中国被当成奢侈品的哈根达斯在其发源地美国是个极普通的品牌,就如同和路雪之于中国,主要在超市和自动售货机售卖,很少有专门店,很多美国人听都没听过;售价也很平民,国内卖78元的家庭装在美国只卖2.99美元。
哈根达斯在中国走高端路线,只选择在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开店。以至于有没有哈根达斯成了衡量一个城市时尚与否的标志,一些城市的市长甚至呼吁哈根达斯的进驻。因为没有星巴克、哈根达斯和宜家,广州一度被认为不时尚。2000年,哈根达斯在广州的第一家店开张,特意请了当时最红的谢霆锋来剪彩,媒体和市民们很为广州“终于”有了哈根达斯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