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背景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政变后,作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这就是著名的“庚子事变”。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国内背景
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国家危亡。鸦片战争以后,以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为标志,中国不情愿地被拖入世界体系,并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其间历经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戊戌变法的破灭,终至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当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国家百孔千疮。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三)梁启超个人背景
变法虽败,救国之心却不灭。梁启超一生的活动是复杂多变的,其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他既是政治活动家,又是学者;既是宣传家,又是诗人。然而,他首先是一个政治活动家。梁启超一生的思想复杂多变,以善变著称,但有一点却始终未变,这就是他的爱国主义情感。他的爱国情感贯穿他的一生;把国家引向富强独立的道路,是他奋斗的动力。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其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来源:文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