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知识大全-龙咔百科
> 知识大全 > 列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时间:2024-12-23 15:01:50
答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水》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大班科学活动 奇妙的光线

  一、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光线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光通过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现象。

 2.通过观察不同现象,能分析观察的结果。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杯、水、牛奶、手电筒、易拉罐、玻璃、花玻璃、茶色玻璃、布、塑料布、磁带盒、饮料瓶、塑料桶、灯泡、书、纸、木板若干。

  五、活动过程

 1、想一想:什么能穿透玻璃杯?

 2、手电简的光可以穿过玻璃杯。

 3、探究的问题:光线能穿过哪种液体(水和牛奶)?

 4、说一说。

 (1)盛满清水的玻璃杯是透明的,光能穿过水。

 (2)光穿不过玻璃杯,只有杯子的影子。

 (3)牛奶不能被光穿过。

 5、试一试,怎样使盛牛奶的杯子透过yi点光?

 (1)可以把牛奶倒出来一些,再倒进一些水,光就能透过来一些。

 (2)稀牛奶成了半透明的,就有光透过来了。

 6、画一画我的实验过程。

 7、幼儿根据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并用语言表达实验现象。

 8、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物体是透明的、半透明的、不透明的。

  六、拓展思路

 1.光能不能穿过装有不同颜色液体的杯子?

 2.你可以让两种颜色的光重叠在一起吗?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透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

 (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了,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

 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样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