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七色光汇集到一起就成了白光?-百科知识-龙咔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为什么七色光汇集到一起就成了白光?
时间:2024-12-23 15:27:01
答案

自然界的物体尽管千姿百态,错综复杂,但由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形体和色彩,使我们能够准确地辨别它们。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并能辨识物象的千差万别的形体和色彩,是由于受光线照射后,使光产生分解,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光线折射出来,成为我们肉眼感觉到的物体色彩。如果在黑夜里,形体难辨,色彩也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借助于光,我们才能看到物体各种不同的色彩。色彩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把太阳光透过小孔引进暗室射到三棱镜上,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同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一样。这个事实表明,太阳光是通过这些色光的混合得来的,即七色光混合在一起,便成为白光。在七色光谱中,红光的波长最长,依次递减,紫光的波长最短。之所以中午阳光为白光,早晚阳光为红黄,是因为中午阳光中所有色光都能直射到地球表面上,而早晚阳光斜射,再加上大气层中尘埃所致,波长短的不能射到地球表面上,人们的眼睛也就无法看到这部分光波。

从光学原理上讲,我们的眼睛能看清自然界万物的色彩,不是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是光源或物体反射光反映到我们视网膜的结果。不同的物体反射和吸收光波的波长不同,所呈现出的色彩就各异。所以光与色是不可分离的,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

二、视觉与色彩

自然界的物象与我们无论距离远近,总隔着一层空气。空气是透明体,但它的纯度通常是很差的,有许多水汽和尘埃常夹杂在其中,当色光透过这层空气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阻碍,使各色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造成色彩在空间传递中的变化。一般来说,景物越近,与我们之间相隔的空气越稀薄,物体的质感、体积感、冷暖感等越明确;景物越远,则与我们之间相隔的空气越浓厚,色彩感、质感、体积感、冷暖关系等越模糊。我们在室外风景写生时,应了解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细心观察色光的微妙变化,将远景处理得虚一点,色彩淡一点,明暗、冷暖对比弱一些,才能使画面体现出深度空间,把景物的近、中、远空间层次拉开,从而更准确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真实景象。

各色光穿透大气层的能力强弱,基本上是按其波长的长短顺序排列的,红色最强,橙、黄、绿、青依次居其间,紫色最弱。因此,波长越长的色光对大气层的穿透能力越强。视觉感受越明显。波长越短的色光对大气层的穿透能力越弱,视觉感受也越不明显。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