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十字怎么样。-生活常识-龙咔百科
> 生活常识 > 列表
语文课的十字怎么样。
时间:2024-12-23 18:57:52
答案

你说的是十字教学法吗?

现在的语文教学出现了这几种现象:一、“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按照预设“走教案”,学生不能越雷池半步。教师满堂讲、满堂问,学生只能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二、“教师跟着学生跑”。过分张扬学生个性,沿着学生的思路跑,教学失去了目标,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三、教学“两张皮”。一会沿着学生思路跑,一会想起教案,照着教案教,教学杂乱无章,师生一起钻进了死胡同,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那么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呢?

一、“活”

语文教学要有灵活度。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既起到组织、指导、引导、辅导的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语文课堂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加强“学”与“导”的辨证统一。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承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承认学生的潜力,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为孩子提供思考、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时空。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充分地自主学,有效的合作学习和深入的探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把学生推向问题的深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最后,要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关系,实现“教路、文路、学路”的三路统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编者和作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文本,认真研究学生,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学时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做到开合有方,收放自如。

例如《太阳》,开课时,我创设情境:昨天早晨,我带着我家小客人在阳台上玩,这时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他用小手一指说:“我要到那上面去。”我给同学们说:“行吗?”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说不行,太阳离我们太远了,不能去,太阳太热了,不能去。顺势引导:“太阳到底有多远、多热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课文的前三段找答案吧!”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起来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顺学而导。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既学习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还悟到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泳的过程中学会了游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的能力。

二、“情”

语文课堂要有上出温度,上出热度。“情”是学生学习的刺激物,它能激发兴趣,点燃学习热情,是课堂生成的基石,激情澎湃的课堂才能算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教师要学会溶情,让文中的人物先打动自己,让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不断地酝酿、升华、燃烧,文中情、作者情、教师情交融合拍,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有激情,教师要告别正襟危坐,告别面目呆直,冷若冰霜,像灭火器。教师要像一团火,不断地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学会煽情,导语设计,过度设计,结束语设计,不断地把情感推向高潮,捕捉教学闪光点,及时地点燃激发。

学生要动性,学生能与文中的主人公的脉搏一起跳动,学生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与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学生能从文中跳出来,不断地拓展、迁移,学生能激情澎湃,浮想联翩。

例如:《再见了,亲人》。我备课时,反复朗读,先把自己置身于中朝人民那激动人心的离别场面之中,细细品味大娘、小金花、大嫂和志愿军战士当时的心情。上课时,我全身心的溶入文本之中,溶入课堂之中。师生互动时,我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大娘冒着牺牲的危险给我们送打糕,为了救伤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比亲人还亲呀,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呢?”通过我的煽情,学生的读书热情达到了高潮。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继续点燃,激发:大娘是怎样不怕危险的呢?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在试着读一读。学生的脉搏与志愿军战士的脉搏一起跳动,有的读出了眼泪,有的悄悄地啜泣。

三、“深”

语文教学要有深度。这里的“深”并不是对课文分析得事无具细,无休止地“深挖洞”,不放过一个知识点,甚至把一个字也要掘出伟大的精神来,这里“深”指的是要给学生心灵的感撼,要有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反对贴标签喊政治口号,要通过具体的言语活动让人物形象竖起来,活起来。

例如《白杨》。通过父亲的言行来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开课时,我让学生体会白杨生活环境的恶劣: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接着体会白杨的高大挺秀,就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边疆。分角色朗读对话后,认真体会爸爸的话: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白杨的奉献精神逐步浮现。篇末点题: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就这样,我让学生一点一点的感悟,一点一点的思考,一个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形像,就在学生具体的言语活动中竖起来了,活起来了。最后,我用课件展示新疆的过去和现在,相形之下,自然看出新疆的变化之大,一股爱国热情在孩子心中潜滋暗长。

四、“广”

语文教学要有广度。语文学习如聚沙,特别是小学语文更要重视“广积粮”,只有沉淀积累,集腋成裘,然后才能厚积薄发。语文课堂要学会不断地超越文本,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有资源意识,课前资料的搜集,课后的拓展延伸,课中的点燃激发,不断地把语文课堂向习作迁移,向阅读迁移,向生活迁移,努力构建开放的具有活力的大语文教学体系,语文教学将会从死水一潭,走向源头活水。

例如:《矛与盾的集合》。导入时,我给学生介绍《矛与盾》的故事,为理解文本做了充分的铺垫。课中,我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怎样把矛的进攻优势和盾的防守优势结合在一起制成坦克的。课后,我不断地向生活和阅读迁移,深入浅出地理解“把别人的优势集于一身你就是胜利者”的道理。向生活迁移时,我举了带有橡皮的铅笔,带有卷笔刀的铅笔,双控开关,楼道内声控兼光控开关等等;向阅读迁移时,看了《李小龙传奇》,李小龙把哪些优势集与一身呢?在讨论交流中,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顺势我又向习作迁移,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你将怎样改进呢?并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下一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五、“实”

语文教学要扎实、朴实、厚实。

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语言准确,富有激情;板书工整,富有美感;教态自然,开合有方;教法灵活,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要朴实、厚实。不做秀,不粉饰,不掺假,防止浅尝辙止,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扎扎实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落实语文教学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读读写写,议论纷纷,高潮迭起”。杜绝不必要的游戏和课件,防止不恰当的迁移和拓展,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出现“种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

六.“创”

语文教学要有创新。语文课堂要充满生命活力,教师的理念要创新,教学的方法要创新,教学的设计要创新,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课堂教学时不断激发创新兴趣,点燃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教给创新方法,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唤醒学生的想像,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

《狼和小羊》课文结尾中写到:狼向小羊扑来……我问同学们:“小羊被狼吃了没有?结果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小羊没有死,因为它会想办法,它对狼说:‘等我回家洗个澡,你再来吃,好让你吃上干干净净的肉。’狼信以为真,小羊逃脱了。”有的说:“小羊没有死,当狼向它扑来的时候,羊一躲闪,狼一头栽进了河里,淹死了。”有的说:“小羊被狼吃掉了,因为狼那么凶残,它是不会放过小羊的。”……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七、“美”

一 节好课就是一个优美的旋律,一个和谐的乐意。教师的体态美,要朴素大方,衣着得体;教师的举止美,举首投足,要有幽默感,要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到有亲近感;教师的语言美,准确响亮,亲切自然,幽默风趣;教学的板书美,字体工整,简单明了,科学实用,美观大方。

八、“习”。

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终生受益。课堂教学时不要忘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静听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不做小动作的习惯等。

九、“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课,不在于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动起来的主要因素就是课堂要有趣。课的导入要引趣,情境铺垫要溶趣,抓住闪光点及时导趣,用游戏、课件激趣。要使整个课堂幽默,情趣融融,既扎扎实实又轻松愉快。

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练习—学写小诗。导入时,我用唱歌激趣,“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同学们非常高兴。“那么,老师有个要求,我们一边听歌一边思考,歌词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接着我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把粉红的小脸比作红太阳。”“把活泼动人的眼睛比作秋天明媚的月亮。”顺势引导:“这就是比喻,歌去掉谱就是诗,诗中常常用到比喻,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参与的兴趣很高。我继续激趣,“诗歌还有哪些特点呢?第六单元有六首小诗,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总结一下吧。”在汇报交流诗歌特点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导入学写小诗的练习。

十、“法”。

方法的习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时,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学法。如:(1)识字教学的方法。(2)自主阅读的方法。(3)习作的方法。(4)读的方法。(5)写字的方法。(6)理解词语的方法等。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无定法”就是要因材施教。不同的课文,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十字”教学法,不要苛求面面具到。我相信,经过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异彩纷呈,焕发生命活力。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