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常识百科-龙咔百科
> 常识百科 > 列表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4-12-23 10:48:58
答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构想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课文的叙述顺序还不是很了解。教学中要以“教科书”为线索,按照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这个思路,结合有关词句理解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革命战争年代学习艰苦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时代背景,检查预习课文情况,通过范读、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介绍时代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解放战争从此开始。战争给解放区孩子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今天学习的《珍贵的教科书》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个别字给予正音、分析字形。

 3、结合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三、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主要讲了延安小学的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默读,提出要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后交流,并引导学生概括为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激励我前进。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能正确读写“抚摸、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构想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知识。教学时,县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受,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小狮子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重点了解“我”怎样关爱小狮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解有关狮子的习性、外形、产地等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养过小动物吗?谁能给大家讲讲自己喂养小动物的趣事。(学生自由回答,体会动物与人类之间亲密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喂养一只小狮子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发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的读音。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体会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这条大鲈鱼的诱惑作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今天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问题引路,揭示课题。

 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读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生字词,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可多读几遍。需要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相机引导理解。

 指名逐段检查朗读情况,边检查边指导,对易错的字音相机领读,对难读的句子范读。

 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月光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次,“我”和父亲来到湖边时:月亮渐渐地爬出来,银色的水面……

 第二次,“我”哀求父亲留下鲈鱼时:“我”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

 指导学生将这种美妙的情景读出来。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配音展示读。

 引导学生划分层次。(钓鱼——放鱼——启示)

 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呢?月光的描写在这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从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第一处对月光的描写表明在作者的记忆中,这件事情非常美好,连那一天的月色都是这样美,还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钓鱼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除了能从月光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还有哪些描写也能体现出来?品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与作者一起分享钓到鲈鱼时的快乐。然而,作者和父亲没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难题,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研读“放鱼”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父子二人欣喜异常。可是,父子二人没有得意多久,一道难题却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陈酿令作者三四十年间回味无穷?这节课咱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那个夜晚。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

 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一、整合资源优势。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此类科技说明性课文,并且把“口语交际、习作、宽带网”有机整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二、扎根语文课堂。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自然常识课。

 三、引导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一个小小比赛的预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良好阅读的开始。从比赛要求中,学生既明确了学习本文的要求:从课文中获取大量科技信息,学习本文的表述方法,也为本节课后的作业——查阅资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豪华而放弃基本的语言学习,不能为了强调综合学习而让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

 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设计意图〕

 重视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组织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探究稍有难度的问题。从而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课堂作业真正做到课堂内完成,这是给学生减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且课内作业,高效高质,当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

 给教师释疑,孩子们必定兴趣盎然。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主动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设计意图〕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一同上课、讨论,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大量信息,储备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越浓,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感受就越多,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课堂发言时学生的语言才会更真切更鲜活。

 板书: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附:作者信息

 执教者: 朱雅芳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