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古代文学的篇章中,嫫母作为首位被赞誉的丑女,赫然登场。她生活于黄帝的时代,其貌不扬,据《吕氏春秋·遇合篇》记载:“嫫母,黄帝之侧妃,黄帝言道:‘你应砥砺德行,不忘初衷,即使容貌不佳,又何妨!’黄帝将她纳入后宫,委以重任。在元妃嫘祖病逝后,黄帝尊封嫘祖为‘祖神’,而嫫母则被委派主持祭祀活动,守护着先人的灵柩。
嫫母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的丑陋反而成为了一种力量。她敢于以自身为原型,扮演丑恶的驱鬼神,以此来驱邪避凶,这种勇气和智慧在当时得到了黄帝的认可和尊重。她的存在,显示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并非单一,而是注重内在德行与智慧的体现。
嫫母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丑陋外表下也能绽放出璀璨的人格光辉,体现了中华古代社会对于人物价值的深度理解。她的故事,至今仍被后人传颂,作为对美德和勇气的赞美。
扩展资料
嫫(mó )母,又名丑女。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