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骨架构造方式由立柱、横梁等榫卯连接而成,富有弹性。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井干式、穿斗式与抬梁式。井干式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开明,原始而简单。穿斗式用穿枋、柱子相互穿通接斗而成,适用于南方民居及较小的殿堂楼阁。抬梁式,或称叠梁式,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可使建筑面阔进深加大,适用于大型建筑。穿斗与抬梁结合使用,形式更为灵活。
穿斗式骨架用木材组成,木柱承担横梁,梁上立矮柱支撑斜梁,然后纵横交叉组合成构架体,再以墙壁围护。中国房屋“墙倒屋不塌”,与西方建筑不同。南方房屋以穿斗式结构作为梁架方式,源于干阑式房屋,干阑式又源于巢居。穿斗式结构使用立柱排列,用檩穿枋横向穿插加固立柱。南方殿宇中间两排或四排缝中的梁架用梁柱式,两侧尽间、梢间用穿斗式,形成混合式结构。北方建筑则用梁柱式构架,源于穴居、半穴居构架发展而来。
梁柱式建筑需先打地基、立石、截柱、夯土砌台墙壁,再做屋顶铺瓦,最后内外装修装饰。中国房屋分间,每间缝隙中有一排梁架,每排梁架立柱、矮柱重重叠起,架设两三条梁。木结构建筑严密,科学原理深厚。上梁即脊檩、正梁,架在屋架或山墙上最高横木,承担屋脊重量。下梁,民间称“随梁”,稳固正梁。上梁选材粗而结实,下梁配合上梁形状,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木制结构建筑严密科学,上梁不正影响整体结构。后来用“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领导和长辈行事违背法律和道德,影响他人。
中国传统建筑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使得建筑成为人类文明之树的茂盛枝干。中国传统建筑科学原理和文化内涵,赋予了世界建筑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