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读音是:huángjuànyòufùwàisūnjījiù。这句话源自《世说新语》,记载了曹操与杨修的一段对话。
曹操曾路过曹娥碑,看到碑上刻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是否明白,杨修回答说:“明白。”曹操说:“暂且不要说出,等我想想。”二人行了三十里后,曹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要求杨修记录自己的答案。杨修说:“黄绢,是染色的丝,为‘绝’;幼妇,少女之意,为‘妙’;外孙是女儿生的孩子,为‘好’;齑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辞’。四字合在一起便成‘绝妙好辞’。”
这句话是一则文字游戏,要求将每个字拆开,重新组合成一个新词。其中,“黄绢”拆为“绝”,“幼妇”拆为“妙”,“外孙”拆为“好”,“齑臼”拆为“辞”,最终组合成“绝妙好辞”。这种文字游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流行,体现了古人对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了东晋时期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其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一故事便出自该书,展示了当时士人之间的智慧与幽默。
这种文字游戏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文字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在当时,这种游戏被视为一种才智的表现,常被用于宴席间的游戏娱乐,体现了士人的风雅与才情。
此外,这种文字游戏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文字的热爱与执着,他们通过对文字的巧妙拆解与重组,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字游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限于士人之间的交往,还被广泛应用于诗歌创作、文学批评等领域。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