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B、4.C、5.D
二、填空题: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三、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2. 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A、2.D、3.B、4.B、5.D 6.B 7.C
二、填空题:
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
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4.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关键期?
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a)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是图式发生变化的两个过程。
b) 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答: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
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一般认为认知方式差异有以下4种: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威特金)
场依存型是指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较多或完全依赖该问题空间中的线索,从这些线索中搜索信息。场独立型是指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根据自身内部的参照来搜索信息,作出判断,不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凯根)
冲动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用自己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来回答问题。沉思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权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3.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经常只注意问题的某一方面,缩小解答范围,局限在特定领域内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体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这种搜寻可能是广泛的、松散的,不只局限于信息储存的某一方面,最终产生多种答案。
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斯腾博格、心理自我管理理论)
立法型的学生喜欢创造、制订计划和方案,并喜欢以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执法型的学生喜欢
执行计划,遵守规范,以及从既有答案中做出选择;司法型的学生喜欢评价规则、程序或结果。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中尽量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活动,面向所有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