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择善而从" 的核心含义是选择并遵从好的一面,强调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倾向于采纳那些积极的、优秀的品质或建议。这一成语源自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中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的观点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有学习和提升的意识,从周围的人和事物中汲取优点。
这个成语具有中性的情感色彩,作为偏正式成语,它通常用作谓语或宾语,表达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在古代,人们就广泛应用这一成语来指导行为准则,鼓励人们不断提升自我,取长补短。它与"见贤思齐"和"取长补短"有相似的含义,而"同流合污"和"沆瀣一气"则与其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负面的行为选择。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老舍在《张自忠 剧中重要人物说明》中提到的:“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这表明在决策过程中,择善而从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调了理性的选择和学习他人优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