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传统装饰图案:可亲可爱婴戏纹-常识百科-龙咔百科
> 常识百科 > 列表
陶瓷传统装饰图案:可亲可爱婴戏纹
时间:2024-12-23 15:42:42
答案

 在陶瓷传统装饰图案中,常见以比喻、谐音等手法,组成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它的历史可上溯到商周,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大量吉祥纹样出现在瓷器之上,如连年有余五谷丰登竹报平安等图案都借助此手法来讨彩头。这些吉祥纹样的依据和来源主要是佛教、道教、历史故事和民俗活动,其中民俗活动成为最主要的题材来源。无论人物、动物、器物、植物如何组合,其所代表的意义不外乎吉祥如意、祛灾避邪、多子多寿、升官发财。

 婴戏纹作为传统吉祥纹饰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从两子、五子到十六子甚至百子迎福百子嬉春,反映了古代传统封建思想中传宗接代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婴戏图案,出现在瓷器、刺绣、银器、漆器等不同的工艺品装饰之中。到了明清之际,由于青花的大量烧造和彩瓷品种如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的丰富,手绘纹饰成为了瓷器最为主要的装饰手段,婴戏纹作为一种重要的吉祥纹饰,在此时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宋人 《冬日婴戏》

 既纯真,又哲理

 婴戏纹,又被称之为儿戏纹或童戏纹,是最为常见的传统纹样之一。婴原指初生女孩,《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后来婴则泛指初生儿、幼儿。据史料记载,早在魏晋时期,儿童就成为一种专门的题材,出现在绘画当中。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南朝画家顾景秀、江僧宝等曾以儿童为题材作画。到了唐代,儿童作为独立的人物画题材出现,直至宋代,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婴戏题材的绘画作品,其中以李嵩、苏汉臣的艺术成就最高。婴戏纹这种题材在瓷器上使用最早见于唐代的长沙窑,宋代的磁州窑和景德镇青白瓷上也有所应用。明代宣德时期,特别是到了正德、嘉靖时期才最为风行,一直到清代康雍乾时期还在彩瓷装饰中大量出现,到了清中后期才逐渐衰落。明清两代彩瓷的婴戏纹从最初的一两个孩童玩耍发展到百子嬉戏,做到了千人千面、神态各异。

 北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

 自唐宋以来,婴戏纹一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有学者认为婴戏纹是对道家哲学内涵的展示。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载营魂拍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触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婴儿是婴戏纹产生的理论依据。在道家看来,婴孩最是纯真朴实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象征。其二,成年人在世俗社会中对天真童心的向往,诸如返老还童童心未泯等都是对童年时光的怀念,需要借助婴孩无忧无虑的心态来获得心灵的补偿。婴戏纹自然成为一种内心感悟的释放途径。

 金廷标 《花圃婴戏》 扇面镜片 纸本设色

 无论在任何时期,工匠在瓷器上所描绘的婴戏纹都是婴孩参与传统节日习俗、日常娱乐活动和节日庆典活动的场景。把无忧无虑的婴孩作为载体,表达了对吉祥福瑞生活的祝愿。放鞭炮、放风筝、荡秋千、斗草、游龙舟、骑竹马、木偶戏等,这些题材的婴戏纹不仅具有民俗意义且寓意深远。如婴孩放风筝,寓意放出晦气,迎来好运;端午节孩童带钟馗面具嬉戏,寓意驱邪避毒;孩童坐在麒麟背上,称为麒麟送子,寓意早得贵子;孩童手推龙舟,舟上载官帽、官带,取官带流传之意,寓意官职世袭,代代为官。

 可写意,可写实

 明清两代的彩瓷,分为五彩、斗彩、珐琅彩和粉彩4种。五彩创烧于元代,而青花五彩创烧于明代正德时期,直到清康熙、雍正时期达到了顶峰。斗彩始于明宣德年间,以成化斗彩最为有名。珐琅彩、粉彩都创烧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两朝。珐琅彩是在皇宫内制作的一种御用瓷器,存世量极少;而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彩瓷品种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瓷器纹饰的表现力,不仅从题材上有所丰富,在色彩上也显得活泼生动。

 明嘉靖 铜胎掐丝珐琅婴戏图葫芦形执壶

 明代初期,由于当时赏瓷风尚以甜白为常,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彩瓷并没有受到宫廷的重视,婴戏纹彩瓷存世量极少。直至明代中期,五彩、斗彩婴戏纹瓷器数量才逐渐增多。明代婴戏纹以描写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庭院内儿童的游戏、玩耍活动为主,衬以树石、栏杆、花草。从大量留存的彩瓷实物来看,婴戏纹主要突出婴孩本身,树石花草等衬景点缀较少,有些甚至只绘婴孩。早期风格写实、工整,婴孩身材矮胖,脸圆头大,显得憨态可掬,五官刻画清晰。到了成化年间,婴孩的头部基本被描画为正圆形,为此时的特色。从正德时期开始,婴戏纹彩瓷数量激增,所绘婴孩的后脑逐渐变大。嘉靖时期,婴戏纹彩瓷的数量更多,较之成化时期,形象趋于复杂,描划精细,斗彩中青花部分开始出现分水渲染,五彩则采用平涂技法,图案中婴孩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但婴孩的后脑开始向后突出,甚至有点不合比例,显得有些怪诞。题材开始转向读书、下棋的内容,戏意不足。万历时期,各种场面的婴戏纹应有尽有,人物形象比嘉靖时明显活泼,呈手舞足蹈之状。至天启、崇祯时期,婴戏纹已经完全忽略了背景的描画,画面中几乎只剩下翩翩起舞的嬉戏的婴孩。纵观明代彩瓷中的婴戏纹,描绘手法以写意为主,对人物的描绘带有漫画感,神似追求高于形似,在笔墨中突出戏味。

 清代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目的是来满足人们心中对吉祥平安的向往。从纹饰整体的风格来看,清代婴戏纹彩瓷具有满、繁、密的特色。在开光部位画出主题纹饰婴戏纹,在器物的口沿或颈部辅以带状纹饰来装饰,疏密结合,构图上有节奏感。在描绘婴孩的嬉戏场景时,会加入成人世界的人、事、物,去寄托某些传统思想或信仰。一些以民间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婴戏纹彩瓷大量出现,画中选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动物、植物、器具等作为画中婴孩玩耍之物。清代婴戏纹彩瓷,以粉彩瓷器为主。清康熙彩瓷婴戏纹以五彩为主,布局较满,采取单线平涂,色泽艳丽丰富,人物比例协调。雍正婴戏承袭前朝,新意不足,可见雍正帝的欣赏情趣并不在于此,婴戏纹彩瓷的质量出现明显下滑。乾隆时期,粉彩婴戏纹瓷器发展到顶峰,画面清新活泼,刻画精细,借西洋画法造型准确且有立体感、色彩丰富、构图缜密。乾隆之后大多因袭前朝风格,婴孩形象日显呆板,以麒麟送子题材为最常见。至清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较之明代的婴戏纹彩瓷,不仅注重对婴孩本身的描画,场景描绘也非常写实到位,没有明代变形夸张的表现样式,在丰富的场景和欢乐的气氛中突出戏味。

 明万历 青花婴戏图圆盒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