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小孩子认字认得又快又准-百科知识-龙咔百科
> 百科知识 > 列表
怎么教小孩子认字认得又快又准
时间:2024-12-23 14:10:53
答案

刷过四五快读的人其实都知道,它真的是好枯燥。

我随便找挑了本第五册的四五快读,给大家打个样,除了字就是词接下来就是句子,偶尔个配图也是乏善可陈。

这样的书,你给孩子读,他们或许很爱听,让他自己念,他们就会露出便秘一样的表情。

当然这也分跟啥比,跟摩比爱数学那种有贴纸、有视频还有游戏的启蒙教材比起来,的确是乏味,但跟一年级语文课本比起来,就很接轨,所以我才建议大班再开始四五快读,因为有助于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语文学习。

如果是没有幼小衔接刚需的中小班小伙伴,那荣妈会劝退你别纠结这套神作,小孩子多半不想听,你也多半讲不下去。

不如去下载个识字APP,有视频有游戏带着孩子边玩边认,课后拿字卡多复习,读绘本时也可以试着让孩子找找认识的字,能认多少是多少,时间还长,不用赶进度。

依姐小班的时候大荣恰好是大班幼小衔接,所以给他俩的教认字我走的是两条不一样的路。

大荣就四五快读刷到吐,狠抓生产质量。依姐就用熊猫识字app,休闲认字定期字卡检查复习。APP的好处是解放了我,让我有时间和精力去重点狠抓李大荣的幼小衔接工作。

哥哥做幼小衔接时,妹妹就在一旁做熊猫博士,哥哥看妹妹也在学习就不会心里不平衡,妹妹看哥哥学习自己也有事儿干,就不会捣乱,而我可以同时照管两个孩子。

我选熊猫博士的原因挺简单,契机是它找我投放广告,我恰好有这方面的需求,就跟大家一样拿给妹妹试课3,后来觉得好就买了整套课,三百来块吧,不贵。二来,它有配套的字卡,妹妹学到哪一课,我就拿出哪一课的字卡定期叫她复习,不认识的字就反复拿来认。

不过认字这事儿,靠死记硬背真挺难的,特别是越小的孩子忘性越大,所以光学app是不够的,要反复拿字卡带她认。

虽然妹妹学认字实质上是陪太子读书,但我也会时不时地抽查她认字的情况,对于不会的字就加强反复让她认。她也会被我逼得大哭……但学习的本质就是辛苦,再快乐的教程最终都要回归到真枪实战的测试上来。

如果你不经常带着他复习,那APP充其量就是个小游戏,所以不要迷信APP的教学效果,你不盯,保准他记不住几个字的。

当然,还有很多妈妈选择最原始的教字方式——买字卡或者挂图,但要切记,别买花里胡哨带图的那种。

相对于认识文字来说,孩子更容易记住的是图画。你以为他记住了“西瓜”两个字,其实他记住的是红壤绿皮的那个东西,西和瓜两个字,拆开来,在别的地方出现,他就不认识了。

因此,不管是字卡还是挂图,一定要买全字版,确保孩子认识的是字,而不是图。

以上这些都是教认字的启蒙工具,用好了都能让孩子认一大堆字,殊途同归,用不好,买回来就是个摆设,白白花钱。

常规的认字方法说来说去其实就那些,今天我们来说点有意思的。这个心得是我在教李大荣刷四五快读的时候发觉的,可以事半功倍地让孩子轻松认识好多字。

造字六书

因为我大学学的是对外汉语,研究生学的是文字音韵学,综合以上两个专业方向,不出意外的话,我未来的工作方向就会是教外国人认识中国的文字,传播五千年的中国文化。

当然,我后来半中间就去生孩子了,这个远大的志向就此搁置了,啊哈哈哈~

随着自打两小只慢慢长大,我逐渐发现我的这个专业好像应用在孩子身上也很不错。

因为外国人跟小屁孩有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狗屁不通并且没有任何文化积淀。甭管教啥你都得从头来,过于深刻的词汇他们也听不懂,你得用最浅显的话语、最生动有趣的方式、最贴近生活的启发来教。

所以在给大荣教字伊始,我就下定决心学以致用,把那些年浸淫在字书中的功夫全都翻箱底翻出来,既然要从头教,那我们就就从汉字的最伊始讲起——造字法。

所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是我国古代学者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关于“六书”到底是个啥,还得从字书鼻祖《说文解字》中找,它的作者许慎是这么说的: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老给出了六书的具体含义,但顺序跟如今有差,这是因为在他之前,班固已经出了六书的概念,所以我们如今说六书,采取的是班固的顺序,许慎的解释。

左许慎,右班固▲

这两位都是东汉非常有名的学者大儒,特别是许慎,《说文解字》就是汉字学领域里的新华字典,有事儿没事儿都翻它。

象形——就是个图

六书中的象形是最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照着事物的样子把它画下来的字,比如鹿象山水之类。

你跟孩子说来来来,我们认字啦,他八成不想搭理你。但如果你跟他说:"宝宝,妈妈给你讲个有意思的事情哈~你看这个图像个啥?”

他可能会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小花、小鹿、小树杈啥的。结果你告诉他,这是古代人画的小脚丫,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呀?

他瞬间可能就来了精神了。

然后你接着说,是不是看起来不像呀?那再给你画的具象一点。

这么看就像多了对吧?这个时候你可以再问,你觉不觉得这个脚丫有点怪怪的?仔细观察一下,有啥问题呀?

孩子兴许一脸懵逼,兴许又要脑洞大开,或者是直中要害——它只有三根脚趾!

没错,这个三根脚趾很重要。我们人类每只脚有5根脚趾,但是为啥只画三根呢?因为古代的人,比较懒,五根脚趾画起来太繁琐了,所以就画三根就代表了。

古人特别喜欢用“三”来代表多,比如三个人叠在一起就表示一堆人——“众”,三个木叠在一起就是一堆树——“森”,三个日叠在一起就表示超级亮的——“晶”,三个筐筐叠起来就是一堆物“品”等等。

你看一不小心就跑偏,教了别的字不是?别看跑偏了,有了这个基础到后面教从、品、焱、淼之类的的字的时候,瞬间就能让孩子把字跟意思共通起来,你说它还会把“晶”和“品”搞混吗?

我们接着说上面的这个字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猜一猜,这个图画代表的是哪个字啦~他多半会猜“脚”,能猜成“足”的就很难得了,然后你告诉他,这个字念“止”,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没错,“止”在最初的时候就是脚、脚指头的意思,后来才慢慢引申出了停止、止步的意思。而脚趾的意思,被加了个足字旁的“趾”代替了。

与此同时,你还可以顺便给他教下“足”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一只脚外加一个脚踝部分,就是这么简单~

当我给大荣看整个汉字的演变过程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们的文字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得来的,从一幅图变成了如今横平竖直的字,每个字都有一段生存历史,这一笔一划中都是古人的智慧在里面,比起拉丁语系那些只管读音,不表意思的文字要高级得多。

象形是孩子最容易记住的字了,只要你给他看看它最初的模样,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记得住,而且记住了就不会忘。

像依姐,当时只有两岁的样子,她都能记住好些个字,其实她记住的不是字,而是旁边的画。因为孩子处理图画要比处理笔画容易得多,在画面的基础上,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汉字还能记不住吗?

不过,象形也有它的问题,比如我可以画一只狗来表示狗,但想要表达狗叫要怎么办呢?为了解决一些抽象的意思的,就有了指示字和会意字。

指示——红笔拿来画重点

指示字,顾名思义,用处跟我们日常的指示牌差不多,就是用个符号来表达意思,大多表现的是抽象的,用画画不出来的那些,比如一二三四五,上中下等等。像“刃”,它就是在刀上画一个杠,表示我说的不是刀,是刀边边的那个“刃”。

指示也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造字法,我们再看这三个字:本、末、朱。

本,就是“木”的根部画个符号,代表我说的是树的根部,所谓“根本”,就是“本”的最原始意思,指的事物的根源、源流。

我们还说“本末倒置”,这个“末”其实就是“木”的树梢部分画了杠,代表“末梢”的意思。

而最后一个“朱”,其实是“木”的中间加了两横,代表的是树干的部分,所以这个“朱”它原本的意思是守“株”待兔的“株”的意思,后来才引申成为了大红色的意思。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指示字都是象形字拿来加上或减去一笔两边,就成了新的,就好像给一个象形文字上画个重点一样。我自己最喜欢讲的就是指示字,因为它有一种贱兮兮的智慧。

会意——画个图,猜字谜

到了会意字,就更有故事了,像鱼羊就是“鲜”,田里长草就是“苗”,上小下大就是“尖”等等。

会意字表现得是更加复杂而抽象的内容,因此多半是好几个部分组成的,光看这一个字就能脑补出一个故事,比如坐,就是两个好朋友背靠背坐在土堆上,好记好理解。

你可以说,看你跟你的好朋友某某某背靠背地坐在土堆上玩泥巴,就是“坐”下来的坐啦~为什么要坐着玩泥巴呢?因为泥巴那么好玩,肯定不能只玩一两分钟对不?蹲着腿就麻了,所以得坐着。

学了这个字下次他保准再跟小伙伴玩泥巴的时候,也坐着玩了。

像“武”,乍一看上去就是横七竖八的笔画,完全没有条理和头绪,小朋友真的不好记的。

但如果我把它拆成“止”和“戈”,告诉宝宝,“止”在学过了对吧?就是脚丫的意思了。

而“戈”在古代是一种兵器,如图所示,这两个拼到一起,就是说一个人拿着兵器在跑咯~想想看,古代的时候什么情况下你会拿着兵器在跑啊?

必然是打嘴仗不管用,要动用武力的时候咯。后来汉字不断地变化,为了搭配美观就慢慢地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了。

会意字的存在,其实是为了弥补象形和指示的局限创造出来的造字法,你会发现很多笔画复杂、意思复杂的汉字其实都是会意字,那么复杂孩子要怎么记住呢?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它拆解开来,像记一个故事场景一样来记住这个字。

这三个应该是造字之初最古老的造字法,后来随着古人文化生活的提高,想要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三种造字法造的字还是有限,不够用,怎么办呢?于是,又出现了一种超级偷懒的办法——形声。

形声——最具国际化的造字法,半边音、半边意

话说,生造一个字多难啊,画的复杂了,不利于流传,画的简单了可能跟别的字就长一样了,古人为了造几个能上热搜的网红字脑袋都薅秃了皮了。

所以他们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一个很偷懒但是却造福后世子孙的造字法——形声字。

我找个发音差不多的字,然后给它加点表意思的偏旁部首,不就成了新的字了吗?那个脚趾的“趾”不就这么来的了吗?

因此,我想说湖水清,那我就找个“青”,然后添个水,就表示水“清”,加个日,就表示天“晴”,加个虫就表示“蜻”蜓,加个心就表示心“情”……你看多方便,一下子造出了好些个字来,而且意思容易懂,还能顺带连发音都标出来了。

这个方法又快又不烧脑,意思还一目了然的,所以古人就特别喜欢用,以至于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学会了一个字,好些字都会了,so快so easy,我们把这些字都称为“字族字”。

四五快读号称刷完全套,就能认上千字了,为啥?因为它有整整一本在讲字族字,一本认识字的数量就顶前面6本了!全赖形声造字法!

要说形声字真是个好东西,因为它解决了一大块表意文字不表音的缺陷。你看英文 ,哪怕咱们不知道啥意思,但是只要学过自然拼读法则,不知道啥意思也不妨碍我们读出来。

但汉字不行,因为是表意文字,你要是没认过这个字就读不出来,顶多能猜出来它大概啥意思,但想要读出来就吃瘪了,必须查字典。但这个形声字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尴尬,只要你认识表音的那半部分,再结合上下文或者两边词句的意思,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当然了,形声字并不是说每一个都跟它表音字的读音一样,你比如说“饿”,它的表音旁是“我”,表意旁是“食”,“饿”的发音就不跟“我”完全一样,但极为相似。孩子在记的时候,保证不会记成“饭”或者“饥”,因为读音不像。

所以象形、指示、会意那仨傻傻分不清楚没关系,形声字的概念一定要从最开始就给孩子讲到,它真的是太伟大的发明了。

至于转注和假借,它不属于造字法,属于用字法,你可以看成是古人在书写过程中的一些错别字或者惯常用法,流传至今。读古文的时候,经常会碰到“通假字”,就是这么个情况了,这属于古文阅读时需要交给孩子的部分,认字时用不太上,我就不说了。

讹变——给字整型的时候整跑偏了

在给孩子讲字的时候,我也会经常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追寻字源追寻了个锤子!不是每个字,都能有讲得通的历史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是有很多错误的变化,致使如今的字已经看不出来它本来的意思了。

比如说这个“解”,它原本描绘的手在把牛角从牛的头上割下来,有个词叫“庖丁解牛”,就是这么来的。但从甲骨文转变到篆书的时候,手就讹变成了“刀”,当然也能解释的通哈~这就属于讹变还能讲通的类型。

我再请问“肚”、“肝”、“肠”、“腿”、“胆”这些字,按照形声字的造字法来说,表音很清晰,但表意旁为啥是个“月”?

因为讹变了。这个月,原本不是月,指是的“肉”。

我们对比地看一下月和肉的甲骨文和篆书就能明白,这俩实在相像得好像一个妈生的。所以在汉字隶变的过程中,这个表示“肉”的部分就慢慢都写成了“月”。

所以一看现如今的月字旁里,既有表示跟月亮、时间相关的字,如“朔”、“明”、“朗”、“期”这样的字,但更多的是“背”、“肛”、“脑”、“脸”这些表示身体器官的词。

当然,这个讹变已经成为了网红明星用法被固定了下来发扬光大了,但还是有些讹变是特别个例的,容我没法接受的,比如“朋”。

这个朋,最开始的含义是两串贝壳。我们都知道贝壳在古代是钱币,所以如今很多跟钱有关的字比如“账”、“财”、“赚”、“赔”都是贝字旁。而在古代呢,五个贝壳会被串成一串,串两串的就被称为“朋”。后来就引申成为了朋友、朋党的意思。

所以从字源上看,它跟月亮和肉都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我们仔细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就恍然大悟了。基本上每一次字体的更迭,都是换头一样的整改,改到最后,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意思了。

所以在给大荣讲字的时候,我说的最多的,不是形声,反而是讹变。因为汉字在“整型”过程中跑偏的太多了。但即使是跑偏的部分也很有意思,也带着古人的那么一点点呆萌傻。

私家密籍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说,荣妈你学过古代汉语,可大多数妈妈可没进修过古代音韵学,你这方法我们教不了啊~

如果是不能推广的方法,那这篇文章不过就是个凡尔赛文而已,称不上干货了。我费大篇幅地去写六书,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只有给大家讲明白了造字法,我下面介绍的这个私家秘籍才有用武之地,否则你就是拿到了也看不明白。

有一说一,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其实也只是学了些写皮毛也不可能每个字都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所以我要给大家安利一个好软件——“国学大师”,大家可以到微信里搜一下。

点进去之后就可以搜索你想知道的字了,我们拿“解”来举例,在搜索栏搜索“解”,之后就会刷出一整个长屏,上面有读音、解释,还能查询这个字在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内容,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都可以点开去检索,最初发掘它是为了写论文,它大大减少了我翻典籍浪费的时间,很方便。

但我们今天要用的是比较后半段的部分。请大家跟着我往下拉▼

如红框所示,我们主要看的就是字形演变和字源解析。长图不清楚,我给你们截个局部清楚的。

点红圈的话,你可以看到有记载的所有“解”的字形。

看完这些鬼画符之后,你就会经常会感叹,艾玛,一个汉字能留存到现在没被历史潮流和古人信手拈来的喜好淹没掉,真的是着实幸运,这一个“解”字的竞争压力不亚于创造101了。

我时常会带着李大荣看一下这个汉字演变的流程,尤其是有讹变的情况,更是要让他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字长成这样。说实话,我觉得这货现在在书法上的精进,跟我带他看这些各种体的文字也有很大关系。

书法的四大书体——行草隶篆,这不就全部耳濡目染了吗?讲甲骨文、金文就要说祭祀,讲小篆就得说到秦始皇书同文,讲隶书楷书就说到了文字符号化,了解了这个字的来历和历史,不就能更好地去理解汉字的结构了吗?

我们再返回上面的图,如果你点绿圈▼

好啦,您要的参考答案就来了。

有了这个秘技之后,你就再也不怕四五快读上那些枯燥无聊的字了,发挥一点想象,你就能给娃讲故事了。

每次给大荣讲四五快读的时候,我会提前10分钟把这一课要讲的字看一遍,打眼一看是自己会讲的,比如形声字、一看就懂的象形、会意就跳过, 然后再用这个软件查一下不怎么会讲的其他字,基本上就能给他上一堂很生动的认字课了。

当然,我也说了,汉字有很多讹变是没道理的,完全是古代的人写着写着就写成这样了,你不能要求所有写字的古人都是文字学家,知道这个字原本的来历吧?对于那些讹变到实在不好解释的字,那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但不管怎么说,在我这样给大荣教汉字的思想下,他其实也学到了很多古代文化,也了解了很多古人的生活和习惯。潜移默化地,会让他对汉字的理解更深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笔一画死记硬背上。

因为有造字法可循,所以他在学生字的时候就特别快,会找规律,拆分汉字的结构来记,不会死记硬背,自然也很少犯听写是多笔画、少笔画的错误。

文章很长,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篇幅原因,放在我之后的文章里说吧,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