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寺,曾是真达和尚修行的地方,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吴王夫差的馆娃宫遗址。东晋时期,陆玩在此建宅,后因其信仰佛教,将宅地改为寺,奠定了灵岩山寺的基础。在梁武帝时期,宝志和尚请求武帝重修,寺的兴衰起伏不断。至清朝末期,寺宇荒凉,直到宣统年间,军人出身的道明和尚入住,然而他的暴躁性格导致了冲突,寺内设施被村民掠夺,灵岩山寺陷入荒废状态。
一九一一年,木渎镇的严良灿找到真达和尚,邀请他接管寺务。真达和尚请来戒尘法师担任住持,规定寺僧不得超过二十人,专注于念佛,费用由上海太平寺支持。两年后,戒尘法师赴云南弘法,慈舟法师在山上静养期间,被推荐接任住持。慈舟法师专心于带领大众打佛七,寺务则由监院妙真和尚负责。一九三○年,慈舟法师离开后,妙真和尚暂代管理,此时,上山念佛的人越来越多,寺内房屋不足,遂于一九三二年开始修建念佛堂,之后几年陆续增建,大雄宝殿落成,规模逐步扩大。
印光老和尚移居灵岩山后,道场声名远播,使之成为全国知名的净土修行中心,取代了红螺山的地位。老和尚的驻锡,不仅恢复了寺宇生机,也提升了灵岩山寺的修行氛围和影响力。
扩展资料
真达法师俗家姓胡,名惟通,号体范,一号逸人,安徽省歙县人。清同治九年(一八七〇年)出生。他的家庭是农村中的小户人家,十三岁丧母,十七岁丧父身世孤零。幸而经过亲友的介绍,离乡背井,到苏州的一家南货店做学徒。遇上店主夫妇都信仰佛教,十分虔诚,真达也随著拈香礼佛,成为佛教徒。一日,随著店主前往朝礼南海,见普陀山上寺院清静,佛刹庄严,遂有离俗出世的念头。民国三年,到上海出任供养庵住持,他见庵堂陈旧,民国十一年予以重建,改名为太平寺,此后真达和尚即在此驻锡三十余年,为佛教做了许多事业,受到道俗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