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到拜访他人的两个方式时,"做客"与"作客"有着显著的区别。首先,它们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做客"这个词在日常口语中更为常见,色彩较为生动,强调的是实际的行动和互动,如去别人家做客或留宿,其动作性较强。
相比之下,"作客"则偏向于书面语,显得更为抽象,通常用于描述在别处寄居或拜访他人的状态,其动作性相对较弱。
在语义上,"做客"特指去别人家的社交活动,而"作客"则涵盖了更广泛的寄居或旅行中拜访他人的含义。例如,"父亲叫做蒋世泽,从小走熟广东做客买卖",这句话出自明代小说《喻世明言》,展示了做客的典型场景;而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则揭示了作客的飘泊感,"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表达了诗人的旅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