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我们电力员工一起在冰雪凝冻、零下几度的天气中并肩作战,参加了玉屏县亚鱼乡供电线路及变电设备的抢修,直到整个抢修任务圆满完成。”
新学期开学后,华南理工大学收到了一封来自贵州省铜仁供电局的感谢信,信中说:“在参加我局抢险救灾保电过程中,马霄同学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贵校培养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在信中被表扬的04级电气(3)班学生马霄,并没有把在寒假中参与抢险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同学。
事情在校园里传开后,马霄不好意思起来。他说,其实只是帮忙做了一些体力活儿,没有去接导线,自己还不够资格呢。“参与此次抢险的收获很大,学会了思考人生,懂得了要如何做职业规划。”
马霄家在贵州省铜仁市,是今年1月中旬以来遭受冰雪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月25日,铜仁地区全线停电,道路积了1尺多厚的冰雪,中小学校滞留了大量无法回家的学生。为了给学生烤火取暖,一些学校把桌椅劈开当柴烧。马霄的家住在学校里,看着那些燃起的火堆,心里很不是滋味。
由于主攻电气专业,马霄特别关心电力方面的灾情。了解到当地电网在恶劣天气下几乎解裂,抢修人手极度紧缺,加上道路多处冰封,省外援兵难以及时赶到,他心急如焚,径直来到当地供电局:“请让我跟你们一起上前线!”
这一举动让供电局的人吓了一跳:“你还只是一名学生,抢险救灾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马霄相信自己经过3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他说,“多一个人多一份力,我有能力做好。”由于马霄此前在铜仁供电局实习过,他拨通了供电局局长的手机,希望能开个“后门”。马霄还极力说服了持反对意见的师长、妈妈,走进了电力维修工人的队列。
运载抢修队伍的汽车花了4个小时才走完平时只需半小时的路程,到达已停电6天的万山特区。一下车,现场热火朝天的抢险氛围立即感染了马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马霄说,以前只把这句话当口号,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就是一种真实。
马霄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雪,缺乏雪地行走经验的他,只穿了一双平底球鞋,一步一滑,摔了不知多少跟斗。“既然来了,就要干下去!”他干脆把手套脱下来套到鞋子上,全力以赴投入到抬设备、运物资的工作中。
覆冰已把支撑电线的铁架压断。由于地势多山,绝大部分设备必须靠人力抬运。而清理横七竖八挂在塔架周围的断裂电线,成为一个重要工作。这些电线原本仅有两厘米粗,但覆冰让它们粗了数倍。马霄与电力员工们一起,赤手搬抬这些电线。
有一次,沉重的架塔忽然向一边倾倒,另一边的电线瞬间高高翘起,有个工人已被电线带起,双脚腾空,非常危险。马霄与同事们焦急万分,拼尽全力拉回电线,终于化解了险情。
有时候到下午四五点,才能吃上中午饭,大家就着树上的冰,吃着冷冷的盒饭,然后打着射灯干到深夜,第二天7点又准时集中。马霄回忆,每天都是这样过的,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
“这些事情,坐在火炉边看的人也许会觉得很辛苦,但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到底有多辛苦。”马霄告诉记者说,在抢修前线一周,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抢险职工、青年党员突击队员们的忘我拼搏。
抢修工作告一段落后,马霄回到了家里,虽然疲劳,却依然闲不下来。他注意到由于当地多山,道路大面积结冰,给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他开始给每一个中学同学打电话,召集大家一同外出铲雪开路。
10个同学被他感动了。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带上铲子、工业盐,到结冰严重的马路上去奋力铲除冰雪,直至夜幕降临。一连数天,直至冰雪消融。一群默不作声铲雪的年轻人,并没有引起路人的注意,只有一位路过的老奶奶拉住他们的手说了一句“谢谢”,让他们高兴了一番。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们还爱躲在一旁悄悄观察一阵子。看到大家走着自己铲开的路,马霄和同学觉得好高兴。
读大学3年半,马霄一直担任班上的生活委员。他认为这对于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有很大帮助。“作为一名大学生,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非常重要。”马霄的老师告诉记者,马霄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学生,喜欢默默地做好事,哪怕不被理解、不被注意也不介意。
经过这个寒假,马霄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成熟了。他将来的计划是号召更多的同学,主动慰问和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说:“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可以为带动社会良好风气发挥很大作用。”
如今,马霄已开始行动了:动员全家人一起去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拉上全宿舍同学去聋哑学校陪孩子们做游戏。他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感染身边每一个认识的人,用平凡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闪光点告诉人们:“从责任到行动,只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