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整理的读《泛爱众》有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泛爱众》有感 篇1
说起《弟子规》里的《泛爱众》一篇,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泛爱众》讲得是与朋友相处,要讲平等、博爱,以博大的爱心去对待别人。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只会索取,不会给予、奉献;只知道去坦然接受,不知道欣然给予。闻名世界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弟子规》里也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意思是给予、索取要分得清楚,给予多一些,索取少一些。记住这个美德吧!并去实践这个美德吧!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意思是:别人有短处,不要到处宣扬,别人的隐私,不能随便说出去。让我来说说最近我们班发生的一件事。我们四年级期中考试时,三个班的同学进行交叉考试。可是考试完后,班长马玉森发现他放在书包里的19元钱被别的班的同学拿走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还掉了几颗“金豆豆”,最后那位拿走他钱的同学将钱还了回来。
回到家,我们给家人讲了这件事,弟弟还说要将这件事到处宣扬。这时,在一旁的爷爷说话了:“你们不是学了《弟子规》中‘人有短,切莫揭’的话了吗?那位同学做出这件事,同学们肯定都会向他投去异样的眼光,他已经很丢脸,你们想让他在众学生面前抬不起头吗?我希望你们不要说。”这时,我才深深明白此句话的意思,我陷入沉思……
读《泛爱众》有感 篇2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读《泛爱众》有感 篇3
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正如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发展和推广着“博爱”这一中华美德,就连孙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主牌坊的正中央高高挂着一块题有“博爱”二字的牌匾。在前年“5.12”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大家自愿纷纷募捐,一元,二元,一百元,一千元?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希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我们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集体的关爱。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可以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集体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集体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看完了我的《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读《泛爱众》有感 篇4
正如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我读了《弟子规》中“泛爱众”名篇,深有感悟。“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大家所尊重的是他的德行,并不是外表容貌。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一个人不单只看外表,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灵是否完美、善良。更忌以貌取人。“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保密,切忌去张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像“512”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期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期望!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
这时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盲人,他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灯笼。别人看到了都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盲人却说:“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见我,不会误撞我。这样既能够为别的路人照路,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应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我们要尽力去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坐公交车主动给老年人让座,搀扶残疾人。这是一种关爱,让这些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为别人照路,也照亮了自己。付出一点点爱心,你就成全了一个世界。我们无法驾驭自己的生命,但我们却能尽自己所能去帮忙别人,关爱别人。这样让爱在每个人心中传递,让世界充满爱。我们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读《泛爱众》有感 篇5
“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尽管《弟子规》只是给学生写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介绍如下:
一、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对人谦和、有礼貌。
能够说我们上庄中学的全体同仁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每一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教学,都是为了教好我们每一天应对的学生,所以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崇高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一个同事不谦和、不礼貌。
这就要首先想到别人的长处,想到从别人那里学到点东西。
我认为我能够学到很多。从刘老师那学到慈悲、仁爱,从庆华那学到严谨、宽容,从小林那学到机智、严格,从小苏那学到端正的态度,从新颖那学到谦恭的品质,从小曹那学到步步深入的教学思路,从小朱那里学到一板一眼的工作方式,从杨光那学到良好的心态。从李兰那学到务实的风格。
我们的`每个同志都有自己的优点、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不自私,互相帮忙
《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保守自私、舍不得付出,要时刻想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我们都是从高校毕业的,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工作就是把知识、潜力拿出来,回报给社会。不自私,同学科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体会、经验带给给大家,就会互相提出批评指正意见。不自私,同班教师才会不记得失,团结协作管理好我们的班级。不自私,才会给他人带给方便。我们上庄中学才会是团结的群众。
孔子也说:“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说,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能够与多数人联合,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利益而团结在一齐。我们不必须能成为君子,但是我们能够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不干扰他人的工作
“人不闲,事勿扰;人不安,勿话扰。”与人相处,我们就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想的是:在很多学校的走廊里都有这样几个字“慢步轻声”,目的是让教学环境持续安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的教室里贴出“入门即静,入静即学”,为的是所有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彼此间学习不受打扰。
我们的工作也很繁忙,如果充分利用时间是完全能够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联查任务的,就不会出现抱怨的情形。
总之,尽可能地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断学习,我们的心境好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做到互相帮忙,我们的任务就会减轻,会从中体会到快乐。
读《泛爱众》有感 篇6
子曰:泛爱众而亲仁。仁者爱仁,智者爱智。
记得以前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年老的父亲让两个儿子去独闯天下,数年后,两个儿子回来了,老大的述说是每到一处便遇恶人,所经之处必是恶地,这些年他过得很辛苦也很痛苦;老二的运气则好得不得了,所遇皆是善人,所到必是详和之地,这些年他过得快乐。父亲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让兄弟二人交换之地再次出发。结果,老大去弟弟所到之处,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向弟弟说的那么友善;而老二走在哥哥以前到过的地方,发现这些人其实都很善良,相处久了都很友好。所以说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你就会得到怎样样的回报。常怀仁慈之心,以仁爱待人,那对方会在你的仁爱之光中感化。
怀着仇恨而生活的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将会被仇恨而吞噬,由此生活将会变得漫长而苦闷。而有智慧的人可用仁爱化解一切怨念,让一切背负风清云淡。在若干年后,你再回首,发现当初曾令人争执、仇恨的事情已经不值一提。在没有家国恨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完全能够因为泛爱众而拉近,社会也会在每个人心存仁爱之中而和谐。
因存仁爱,人便不会自傲;因存仁爱,人便不会自负;因存仁爱,人便会扬善抑恶;因存仁爱,便会心存感恩之心;因存仁爱,便不会睚眦必报;将爱放在心中,人生便会少许多烦恼,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
泛爱众,我爱众人,众人亦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