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衫褴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shān lǚ lǚ。它形容衣服破破烂烂,十分破旧。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蛉世禄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成语辨析:
- 近义词:捉襟见肘、衣不蔽体、破衣烂衫、百孔千疮、入不敷出、短褐穿结、衣衫不整。
- 反义词:衣冠楚楚、绰有余裕、峨冠博带、锦衣玉食、华冠丽服、珠围翠绕、衣衫整齐。
成语用法:
- 主谓式;可以作为主语、定语、状语;通常用来形容生活贫困,含有一定的贬义。
- 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你看吧,衣衫褴褛的饥民们冻得缩着肩膀,守候在庄稼院的街门口,你给他们点吃的吧。”
改写后的内容:
1. 衣衫褴褛的英文对应短语是"bedraggled",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衣着破旧、不整洁的样子。
2. 成语“衣衫褴褛”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中的“筚路蓝缕”形容的是衣服破烂不堪。
3. 衣衫褴褛的近义词包括捉襟见肘、衣不蔽体等,都形容贫困或衣着破烂的状态。
4. 衣衫褴褛的反义词如衣冠楚楚,则形容衣着整洁、得体,与衣衫褴褛形成鲜明对比。
5. 成语“衣衫褴褛”通常用来形容生活贫困的人,含有贬义,暗示生活困苦不堪。
6. 在小说《创业史》中,作者柳青通过“衣衫褴褛的饥民们”这一描述,生动地描绘了贫困人民的生存状态。
7. 衣衫褴褛不仅是一种对衣物状况的描述,也常常用来比喻某人处于困境或经济拮据之中。
8. 当描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物时,通常是在表达他们的生活境遇艰难,需要帮助和关怀。
9.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衣衫褴褛的角色往往带有悲剧色彩,反映了他们所面临的社会不公和挑战。
10. 例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寒风中颤抖,形象地展示了他的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