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起源有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些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组织起来打击这些猛兽。在这个过程中,一只神鸟因迷失方向而降落人间,却不幸被猎人射杀。天帝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意图将人类和他们的财产全部烧毁。然而,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她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人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恐慌,后来一位老人提出了一个办法,他建议每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晚上,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类已经被烧死了。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开始准备。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从天上往下看,发现人间到处都是红灯笼,爆竹和烟火声不断,连续三个晚上都是如此,以为是真的火灾,于是心中的愤怒得到了缓解。人们就这样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从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都会挂灯笼,放烟火来庆祝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吃汤圆。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被称为“浮圆子”,也被称为“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带袜”,生意人则称之为“元宝”。宋元时期,汤圆已经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称之为元宵,南方则称之为汤圆。汤圆根据馅料的种类可以分为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的汤圆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照制作方法可以分为手工搓制、机械制作和竹匾水滚等几种;按照粉料的种类可以分为糯米面、高粱米面等。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灯谜是元宵节灯节中衍生出的一种文字游戏,也被称为灯虎。人们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通常与文字的意义有关,并分为24种谜格,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据史书记载,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都会聚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从此,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会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与元宵节相关的诗文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首: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 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4、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崔液《上元夜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