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描写包混饨250字-知识百科-龙咔百科
> 知识百科 > 列表
场面描写包混饨250字
时间:2024-12-23 19:37:48
答案

各地春节习俗——湖北

湖北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孝感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追问:

有没有描写一个地方的春节习俗最好是武汉

回答:

湖北小吃

四季美汤包、谈炎记水饺、武汉热干面、武汉面窝、黄州烧梅、东坡饼、江陵八宝饭、云梦鱼面、老通城豆皮、武汉猪肉干、武汉香肠、武汉肉枣、猪油饽饽、麻烘糕、莲藕糯米粥、炖莲子、炒良乡栗子、冲糯米粉、武汉酸白菜、沙市甜独蒜头,咸酥饼。

1、武昌鱼

武昌鱼产于鄂城和武昌县境内的梁子湖。该湖湖面辽阔,直通长江,江水可倒灌。由此使湖水水质好、饵料丰富,便于武昌鱼的生长繁殖。

武昌鱼属鳊鱼的一种,又名团头鲂。体形呈扁平状,重一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质嫩白,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属名贵淡水鱼菜。又因为现代有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词句,使武昌鱼更为闻名遐迩。用武昌鱼可以烹制出数十种不同风味的鱼菜,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鱼烩炙人口,清香扑鼻,肉嫩味鲜,已是驰名中外的上等好菜。

2、老通城豆皮

坐落在汉口闹市区的老通城酒楼,以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豆皮而享誉国内。迄今,许多高级政府官员、首脑人物都品尝过。豆皮以糯米、鸡蛋、鲜肉丁、鲜虾仁等为主要原料,做成一厘米厚、小块见方的式样。用油煎好,盛于盘中。吃起来外皮香脆内里酥软,美味可口,油而不腻。国内只武汉所独有。

3、小桃园煨汤

汉口兰陵路小桃园煨汤专门经营各种煨汤。这里的老厨师搜集民间煨汤技术的精华,再加以汇总,改进和提高。这样,这里煨的汤质馨甜鲜美,别具一格。几十年来,他们煨汤的著名品种有:鸡汤、甲鱼汤、八卦汤、鸽子汤、排骨汤、牛肉汤等。煨出的鸡汤、,只见汤清肉嫩、芳香朴鼻。引人食欲。八卦汤和甲鱼汤,汤色清香,入口肉嫩骨离,美味可口。鸽子汤,不为一般家户人家所有,旅游者和常住武汉的居民,都可去尝个新鲜。

4、青山麻烘糕

武汉市青山区鸿兴食品厂独家生产的青山麻烘糕,是湖北省著名的特产。这种麻烘糕,选用上等糯米、黑芝麻、桂花和棉白糖精制而成。糕点呈长方形薄片,白线边,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味。目前分听装、盒装、袋装等五种规格,是旅游携带的理想食品。

5、洪山菜苔

洪山菜苔是蔬菜品种中的上乘佳菜,与武昌鱼并称为楚天两大名菜。洪山菜苔主产于武汉东部的洪山区,视为园蔬珍品。菜苔生长期在冬春季,以春节前后食用最佳。紫红的茎,滚圆肥嫩,爆炒起锅,菜鲜味美,常食不厌。洪山菜苔炒腊肉,色、香、味俱佳,是武汉一带居民十分喜爱的菜肴。近些年来,武汉人出差到北方城市,也把洪山菜苔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6、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地区的特色地方名产孝感麻糖,被美食家评价为香、甜、薄、脆、老少咸宜的风味佳品,早已闻名于全国。

麻糖生产据记载始于明朝,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其生产过程分三步,以糯米和麦芽为原料生产出饴糖;把芝麻褪壳加工成熟麻仁;再把饴糖、麻仁汇聚、拌合、切片、包装。

孝感麻糖每片呈月牙形,饴糖和褪壳芝麻拌合极匀,片片极薄,甜香可口,风味独具。传说曾是皇帝的贡品。如今麻糖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广大民众和来湖北的旅游者都有口福品尝了。

7、沙湖盐蛋

产于仙桃市沙湖镇的沙湖盐蛋,因当地所产的鸭蛋和其它地方不同,使腌制出来的盐蛋的内质独具特色,风味不一般。

在沙湖镇周围,湖、渠、沟、港极多,是有名的湖区水乡。这里,水中有一种水草叫麦黄角,活虾喜栖于角中,鸭子寻食连角带虾吞食后,所产鸭蛋的蛋黄呈红色,腌制的盐蛋如打破后将蛋黄蛋清置于白色瓷碗中,则见蛋黄像一朵色泽艳红的花朵,十分美观。如将盐蛋煮熟食用,则见蛋白极白,蛋黄艳红带油,味道比一般盐蛋好吃多了。因而沙湖盐蛋一向以色鲜味美而闻名远近。清朝时沙湖盐蛋成为贡品,近几年来沙湖盐蛋出口许多国家,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8、荆州八宝饭

在全国八宝饭中独树一帜的荆州八宝饭,原是清代的一位御厨从宫廷出来后,到荆州城开设饭馆流传下来的。百余年来,虽时代更叠,然八宝饭的御膳风味不减,人称"御膳八宝"。这种八宝饭用红枣、莲子、苡米仁、桂元内、蜜樱桃、蜜冬瓜条、糖桂花以及糯米先蒸制成坯,再加白糖、猪油散烩而成。由此又名叫"散烩八宝"。吃到口里,觉得润滑溶消,香甜透味,油而不腻,甜而不厌,于是有"浅盏小勺细品尝,离席数时回味长"的赞语。

9、金黄蜜枣

金黄蜜枣产于湖北随州市,以"色泽如樱、透明见核、味甜似蜜、沙酥爽口"闻名,是湖北十大名产之一。

清乾隆年间,随州胡凌兴首创金黄蜜枣,州官奉献给皇帝高宗,深得赞誉,被列为贡品。从此,蜜枣名声大振。

金黄蜜枣选用优良品种"罗汉枣",经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据测定,此蜜枣含大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罗卜素和微生素C,有补血、健胃、益肺、调胃之功能,既是老少皆宜的理想保健食品,又是馈赠亲友和旅游食用的佳品。

10、咸宁桂花

鄂南咸宁市桂花乡,以盛产桂花著称湖北。近三、四百年来,这里生长有金桂、银桂和丹桂等几种桂花,近些年年产桂花达几十万斤之多。如此大量的桂花除带来浓烈的芬芳外,人们把它用来腌制糖桂花,为食品、糕点带来原料。此外,还用它制成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点、桂花酒等。八月中秋节,在明朗如镜的月光下一面赏月,一面吃桂花月饼,则别有风趣。

湖北小吃-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早在明代就出了名,清末,孝感县城,有一人开了一家“鲁源兴米酒店”,经营糊米酒,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制作糊米酒的汤圆浆发酵了,老板鲁幼佰,准备将发酵了的米浆准备倒掉时,这时来了一位老顾客要碗汤圆米酒,鲁老板说:“对不起,卖完了”。可是眼尖的顾客却瞅见了发酵过的米浆说:那不是还有吗?鲁老板只好说不能吃,那位顾客说:“我口干,先煮一碗来,不好算我的。”鲁老板只好将发酵 过的米浆煮了一碗端了过去,可谁知那个老顾客品尝了一口,赞道:鲁老板,这一次比以前的更香醇,更好吃。”鲁老板不信,自己过去试着尝了一口,也觉得口感与前不同,更醇香,就这样,无意中创出一个百年品牌来。

熟制方法:煮

特点:色泽乳白、酒汁稠浓、浮团泡松、甘甜醇香、蛋花米酒、银耳米酒、莲子米酒、小汤圆米酒。

湖北小吃-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主产于古泽云梦,始产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云梦鱼面选用“白鹤分流”之鱼,桂花潭中之水,新麦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白如银、细如丝,故又称“银丝鱼面”。该产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鲜美可口,诚为食用之佳肴,馈赠之佳品。1915年,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加特产比赛获优质银牌奖,产品畅销全国及国际市场。

湖北小吃-东坡饼

东坡饼是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为苏东坡设计,由安国寺大和尚参寥试制成功。这是一种“千层饼”,系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用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条,然后撒上雪花白糖,具有酥、香、脆、甜的特点。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遂将此饼叫做东坡饼。当地人一般用来招待远道来的贵宾,也有的逢年过节作为馈赠礼品。

湖北小吃-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黄石港饼(湖北)

黄石港饼是湖北省黄石市的地方名特产品,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按50千克成品计)皮料:特制粉12.5千克饴糖7.25千克碳酸钠250克水1.5~2千克

酥料:特制粉3.5千克植物油1千克炼猪油1.5千克

馅料:熟标准粉3.5千克白砂糖6千克绵白糖4千克植物油4.5千克芝麻屑4.5千克冰糖2千克桔饼1.5千克桂花1千克

贴面料:白芝麻3.75千克

制作方法:

1.和皮:将特制粉过筛,放在案板上摊成圆圈,倒入饴糖、水、碳酸钠调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分块静置回饧,使之缓劲,包酥前经拉白后再分成小剂。

2.和酥:将特制粉过筛,加猪油混合擦制。擦酥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生筋、泻油,一般一块5千克左右的油酥约擦20分钟。擦好后,分块切剂。

3.制馅:熟标准粉过筛,摊成圆圈,将果料、冰糖破成豌豆大的小粒,将各种小料置于其中,加油搅拌均匀,再与熟标准粉擦均匀,软硬适宜即可。馅要头天擦好,让原料充分胀润,便于捏馅。

4.成型:小包酥方法皮酥包好后,压扁,擀成长片,搓成卷再折三折,然后擀成圆形,包馅,捶成圆饼。以五六个饼坯为一叠,在周边滚上淀粉,防止上麻仁时饼边粘上芝麻。表面刷上水,放上麻机上两面上麻,要求麻不掉,不花。

5.烘烤:入炉烤制,炉底温度100℃,面火150~200℃。麻饼在烤制中要翻两次面,使两面麻色一致。出炉冷却后包装。

质量标准:

形态:正圆形,两面平整,上麻均匀,周边光滑。

色泽:两面深黄色,周边乳白色。

组织:皮厚薄均匀,馅紧密,不空腔。

口味:松酥甜润,有浓郁芝麻香味。

武汉小吃----面窝

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武汉小吃----小桃园煨汤

“小桃园”是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筱陶袁”,解放后谐音化为“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入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县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猪油饽饽(湖北)

原料配方:精白面粉2千克生猪板油600克大葱的嫩蕊800克麻油2千克(耗300克)精盐少许

制作方法:

1.把1.2千克面粉发酵待用。在700克面粉里加入生猪板油末300克,麻油100克,擦成生油酥(拌和均匀)。

2.把大葱嫩蕊切成末。

3.把加碱揉匀的酵面,揪成40个面剂子,把每个面剂按扁,包入生油酥40克卷拢,按扁,再包进生猪板油片40克,大葱末40克,精盐少许,捏拢收口即成圆形猪油饼生坯。

4.把平锅(饼铛)置于火上抹少许麻油,锅被烧热后,将生坯放入铛内稍烙一会,即在铛内倒入适量麻油,把生坯半煎半炸至金黄色时,从铛内取出,下炉中烘烤至熟。

产品特点:酥脆松软,其味浓香,油而不腻

武汉小吃----老谦记牛肉豆丝

老谦记是坐落在武昌司门口的一家风味小吃店,主要经营牛肉豆丝,兼管牛肉汤菜,随意小酌。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湖北沔阳“仙桃蒸三元”

“仙桃蒸三元”是湖北沔阳的传统菜之一,具浓郁地方特色。是沔阳民间,婴儿满月,婚丧喜事,生日、祝寿等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主菜。

“仙桃蒸三元”,即蒸肉圆、蒸豆腐圆、蒸珍珠圆(又名素衣圆子,糯米圆子)。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

蒸豆腐圆制法:

(1)豆腐捏散用干净棉布包紧挤出水份;猪肥肉65克切成黄豆粒丁,猪瘦肉100克,鱼肉分别剁茸。

(2)将挤干水分的豆腐、肉丁、肉茸、鱼茸一起装入钵内,加精盐、胡椒、味精、茶花、姜末,打入鸡蛋拌匀,再加入干淀粉搅拌上劲,用手挤成100克1个的圆子,一个个放入笼内,坐旺火蒸约15-20分钟取出,装盘即成。

特点:色白味纯,松泡软嫩,清香爽口,百食不厌。

沔阳蒸珍珠圆制法:

糯米淘净用清水浸泡2-3小时,用簸箕沥干待用;猪肉、鱼肉剁茸入盆,加精盐、姜末、葱花、胡椒、味精,打入鸡蛋合匀,再加入淀粉和水450克,搅拌上劲,挤成约15克重的圆子,放入糯米中滚动,待圆子裹满糯米,一个个摆入蒸笼(滚糯米时不能左手上弹,以免糯米贴进肉内翘不起来),坐旺火蒸约15-20分钟取出,用手一个个码入盘,撒少许葱花即成。如盘内用绿荷垫底,更显糯米色白晶莹。

特点:洁白晶莹,软糯鲜嫩,味醇爽口。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