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昆虫记》,颇有心得。法布尔用他一生大量的时间观察千奇百怪的昆虫,收获非同小可。他不仅写出了十卷观察后的感言,还赞颂了动物生命的宏伟——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就是生命。微小的生命往往容易被忽略,人类虽然在生物链的顶端,却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些微小的生命,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尔所赞美的——昆虫,他们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我们来说万般重要,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整本书很多处都用了拟人句,形象生动地使这些动物变得更加可爱。
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虫,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们可称得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我对《狼蛛》这一篇最感兴趣。狼蛛的“杀手锏”则是它的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其猎物于死地。狼蛛的腹部长着黑色的绒毛和褐色的条纹,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纹,长着四只可怕的眼睛,最喜欢住在长着百里香的干燥沙地上,每天都会吃新鲜的食物。它杀敌的方法就是扑在敌人身上,将毒牙刺入敌人致命的地方才能将它彻底杀死,成为自己丰盛的晚餐。
读了《昆虫记》,我才发现昆虫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昆虫的每一个动作定有它的深刻含义。以前,我总是为了自己的快乐,频频杀伤小昆虫们,根本不顾它们的感受。看了这本书,我才后悔到了自己的错误。动物的生命同样也应当得到尊重,不应该做无谓的杀害。如果站在它们的角度上去考虑,它们是多么痛苦,多么憎恨我呀!今后,我一定不会如此做了,要保护它们,使它们不受到无谓的伤害。
法布尔的坚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尔那样,努力、坚持不懈,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童年》读后感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
高尔基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阿廖沙那个年代呢?阿廖沙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他去往了人间,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欢乐中,在悲哀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高尔基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