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至1995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内战。这场战争涉及波黑的主要民族群体——穆斯林(穆族)、塞尔维亚(塞族)和克罗地亚(克族)——他们对波黑独立后的政治和领土安排存在分歧。
穆族支持波黑独立,并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倾向于独立,但希望建立一个较为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并最终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于波黑之外。
战争的第一个阶段(1992-1994年)主要是围绕领土争夺展开。塞族由于得到南斯拉夫联盟的支持,以及拥有更多重型武器,因此在军事上占据优势。到1993年底,塞族控制了波黑大约70%的领土。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多项决议,试图制止战争,包括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制裁、派遣维和部队、建立“禁飞区”以及为穆族设立“安全区”。
战争的第二个阶段(1994-1995年)见证了西方势力对波黑的更直接干预。北约对塞族进行了空中打击,并在1995年对波黑塞族阵地实施了大规模空袭。
最终,在第三阶段(1995年8-12月),塞族失去了军事优势,并在外部压力下同意和平解决。1995年11月,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在代顿和巴黎签署,确定了波黑的政治结构,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各自控制一定比例的领土。
波黑战争是二战后在欧洲爆发的最大规模局部战争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争期间,三族动用了大量军事装备,波黑的人口和经济基础设施遭受了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