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
叫阿姨是外甥,叫姑姑,是侄子。外甥指姐姐或妹妹的子女。儿子称为甥男,女儿称为甥女。侄子指哥哥或弟弟的孩子。但是在上古和现代含义完全不同,因此需要视所在年代来判别其具体的含义。
关于亲属称谓的考察与研究,历来受到民族学、语言学和民俗学的重视。民族学一般将亲属称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别式称谓,基本特征是:在众多的亲属中,不论直系旁系,远近亲疏,只要辈分相同,都用同一种称谓来表示。
如贵州省舟溪地区的苗族,对同辈男子一律称“伯”(兄弟),对同辈女子一律称“阿”(姊妹);对与父母同辈的男子都称“拔”(父),女子称“门”(母)。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也保留着类似的称谓习俗。另一种是叙述式称谓,其特点是:以“我”为基点,家族或亲族中的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专门称呼,汉族的亲属称谓即属于这一种。
亲属称呼
1、父亲的兄弟称叔伯,伯父的妻子称伯母,叔叔的妻子称婶婶。
2、父亲的姐妹称姑姑,姑姑的丈夫称姑父。
3、母亲的兄弟称舅舅,舅舅的妻子称舅妈。
4、母亲的姐妹称姨妈,姨妈的丈夫称姨夫。
5、叔伯家的孩子是从亲,堂兄堂弟堂姐妹。
6、舅姨姑家的是表亲,表兄表弟表姐妹。
7、堂兄表弟家孩子都一样,都是侄儿与侄女。
8、堂姐表妹家孩子也一样,都是外甥和外甥女。
9、姥爷的姐妹叫姑姥(母亲的姑姑)。
10、姑姥的丈夫叫姑姥爷(母亲的姑父)。
11、姥姥的兄弟叫舅姥爷(母亲的舅舅)。
12、舅姥爷的妻子叫舅姥(母亲的舅妈)。
13、姥姥的姐妹叫姨姥(母亲的姨)。
14、姨姥的丈夫叫姨姥爷(母亲的姨父)。
15、其规律是:把母亲的上一辈亲戚保留前缀,后缀统统换成姥爷或姥姥即可,如母亲的姑父->姑姥爷;母亲的舅妈->舅姥姥;母亲的姨父->姨姥爷。
16、父亲的爷爷叫太爷爷(或老爷爷),正式称呼是曾祖父。
17、父亲的奶奶叫太奶奶(或老奶奶),正式称呼是曾祖母。
18、父亲的姥爷叫太姥爷,正式称呼是曾外祖父。
19、父亲的姥姥叫太姥姥,正式称呼是曾外祖母。
20、母亲的爷爷和姥爷都叫太姥爷,正式称呼是外曾祖父和外曾外祖父。
21、母亲的奶奶和姥姥都叫太姥姥,正式称呼是外曾祖母和外曾外祖母。
22、父母爷爷辈的一共有8位,除了父亲的爷爷叫太爷爷,父亲的奶奶叫太奶奶外,另6位口头称呼都叫太姥爷或太姥姥,不做进一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