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时而动的道家哲学-常识百科-龙咔百科
> 常识百科 > 列表
待时而动的道家哲学
时间:2024-12-23 19:13:54
答案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易传》时观的基本原则之一 。但“待时 ”的观念似乎在 《管子》、《左传 》、《国语》中就已经提出了。《管子·霸言》在论述霸王大业时则说:“夫谋无主则困, 事无备则废。是以圣王务具其备 ,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 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 绝坚而攻国”, 则可以“徳利百姓,威振天下, 令行诸侯而不拂。近无不服, 远无不听 。 ”以此论证天下统一的时机。 《左传 》庄公八年:八年春 ,治兵于庙 ,礼也 。夏 ,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 : “不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 罪我之由 。 《夏书》曰: `皋陶迈种德 ,德乃降 。 '姑务修德以待时乎 。 ”这是说 ,郕降于齐师, 齐师无罪 ,实我无德, 讨伐齐师的时机尚未成熟 ,必须修德以待时。《国语 ·齐语上 》也有类似的说法:有人居我官 ,有功休德 ,惟慎端悫以待时, 使民以劝 ,绥谤言,足以补官之不善政。“慎端悫 ”,即恐惧修省 ,端正善德 。 “慎端悫以待时 ”, 亦即 “修德以待时”。意思是说 ,使有功业有美德之人在位,又能戒慎恐惧, 修养品德, 等待时机 ,勉励民众 ,止息诽谤 ,则可以弥补为政的缺失。此种“待时”观念 ,在当时影响相当广泛 。 齐国是黄老学派的大本营之一。据众多学者考证孟子亦曾受过稷下黄老道家的影响。《孟子 ·公孙丑上》亦有: “齐人有言曰 : 虽有智慧, 不如乘势 ; 虽有( 金旁兹 ) 基, 不如待时。”由此可见, “待时”观念已经成为时人的一种共识 。 《易传》极力倡导“待时”说,正是此种思潮的产物 。

在 《左传 》、《管子》、《国语 》看来 ,所谓 “待时”, 实也含有 “动不违时 ”之义 。因此, 其中常常将 “时 ”与 “动 ”,即人的行为活动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如《国语 ·周语中》说 : “宽所以保本也, 肃所以济时也, 宣所以教施也, 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则必固, 时动而济则无败功 ,教施而宣则遍, 惠以和民则阜 。若本固而功成 ,施遍而民阜, 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 。 ”《周语下 》则更有 “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 ”, “方之时动 ”, “方非时动”, “明以时动 ”[ 3] 等说法 。

仔细品读玩味《国语》,其《齐语》中有一段话,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其中说 : “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 耒耜枷芟 ,及寒击菒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 ,以待时雨 。时雨既至, 挟其枪刈耨镈 ,以旦暮从事于田野 ,脱衣就功。 ”据韦昭注 : “四时树艺各有宜也 。权 ,平也 ,平节其器用小大倨句之宜也 。枷 ,柫也 ,所以击草也。芟, 大鎌 ,所以芟草也 。寒, 谓季冬大寒之时也。菒 ,枯草也。时耕,谓立春之后 。疾 ,速也 。耰 ,摩平也 。时雨至 ,当种也。在掖曰挟。枪, 桩也。刈, 鎌也。耨 ,兹其( 似铲) 也。镈,鉏 ( 锄) 也。 ”

照这些说法来看, “待时耕”, “待时雨”, 又是同准备器械工具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 , 《系辞传》所谓 “藏器于身 ,待时而动 ”,就要呼之欲出了 。只不过 , 《国语 》所说的“时”, 更多地是讲时节、天时, 而《易传》则将“时”赋予了时机、时势、时运的含义 ,具有某种事物在大化流行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的意味。如此以来 ,就将“时”提升到了一个范畴的高度 。这似乎又受了 黄老道家与阴阳家的影响 。正是在吸取这些思想的基础上, 《易传 》进一步发展为“待时而动”说 。

“与时偕行”即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 ”,这是 《周易 》时观的又一重要原则。此说的提出又与黄老道家、阴阳家有紧密联系在一起 。

《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记载有蔡泽劝说范雎及时隐退的对话。蔡泽说 : “语曰: 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 ,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 与时变化 ,圣人之常道也。故国有道则仕, 国无道则隐。圣人曰 :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今君之怨已仇而徳已报 ,意欲至矣, 而无变计, 窃为君不取也 。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至于葵邱之会, 有骄矜之志, 畔者九国 。吴王夫差,兵无敌于天下,勇强以轻诸侯, 陵齐晋 ,故遂以杀身亡国。夏育 、 太史噭, 叱呼骇三军 ,然而身死于庸夫。此皆乗至盛而不返道理,不居卑退处俭约之患也。 ……易曰 : 亢龙有悔 。此言上而不能下 ,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 。 ”照此所说, 蔡泽认为 ,国有道则仕,即 《周易》乾卦九五爻所说: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 国无道则隐 ,即《论语 ·述而》所说 :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如果身居高位,不知隐退,就是不懂得 “亢龙有悔”的道理, 其结果是能上而不能下, 能伸而不能屈 , “乘至盛而不返道理 ”,必有杀身亡国之祸。朱伯昆先生认为, 其以 “物盛则衰 ”、“与时变化 ”说明乾卦上九爻辞 “亢龙有悔 ”的道理, 是受了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 8]。

《老子》九章说: “功遂身退, 天之道。 ”《老子》67章:“不敢为天下先。 ”《管子 ·白心 》解释说 : “日极则仄 ,月满则亏。极之徒仄,满之徒亏,巨之徒灭 , 孰能己无己乎 , 效夫天地之纪 。 ”《庄子 · 秋水 》也说 : “消息盈虚, 终则有始 。 ”天地万物的变化 ,总是盛极则衰。又 《管子 ·四时 》云: “是以圣王治天下, 穷则反, 终则始。德始于春 ,长于夏。刑始于秋, 流于冬 。刑德不失 , 四时如一。 ”认为阳气盛于夏 ,穷则反于秋 , 阴气到来 ; 阴气盛于冬, 穷则反于春,阳气又到来 。圣人应效法此天道, 春夏讲德教, 秋冬用刑杀。此既道家与道家文子的 “法天地”“与时变化 ”说 。

《战国策 ·秦策三 》也有范雎与蔡泽的对话的记载 。虽然与《史记》所载详略有所差别 ,但都有 “语曰 : 日中则移 ”至 “与时变化 ”一段话。这与 《周易 》丰卦《彖传》文 :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其文意是完全一致的。即使尚不能断定二者的具体关系, 它们均受到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影响 ,却是可以肯定的 。 《庄子·山木 》所谓 “一龙一蛇, 与时俱化 ”, 《盗跖 》所谓“与时消息”的说法,则可以对此加以印证 。

受其影响, 《易传 》更将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视为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法则 。 《彖传 》解释剥卦说 : “剥 ,剥也 ,柔变刚也 。 `不利有攸往' , 小人长也。顺而止之 ,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 ,天行也 。 ”“顺而止之”,是解释剥卦之象坤下艮上,坤为顺, 艮为止 。 “观象 ”, 指观察形势。意思是说 ,当柔浸刚,阴的势力兴盛,小人得势之时, 应观察时势的变化 , 不要有所进取, 因为小人得势不会长久, 即将结束。此即君子以消息盈虚为“贵 ”,懂得事物变易的法则 。 “天行”, 即天道,天地变化之道。因为事物的变化总是处于消长盈虚的过程 ,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因时而行, 与时消息。

道家与阴阳家特别强调“因时”。 《管子·宙合 》说: “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 ,不时则静 。 ”《白心 》说: “以靖为宗 ,以时为宝 。 ”《霸言》则说 : “视时而动 ,王者之术也 。 ”“圣能辅时, 不能违时, 知者善谋 ,不如当时 。 ”“辅时”,即因时之来,辅成其事 。而其 《四时》篇则四言 “五政循时 ”, “循时”也即 “因时 ”。所以其 《牧民》篇说 : “知时者可立以为长。”这也就是司马迁 《论六家要指 》所概括的 “与时迁移”、“因时为业 ”、“时变是守”。

“与时变化”、“因时为业 ”、“与时消息 ”也即与时间 、 时运、时势共进退 。此种思潮也极大地撞击着《易传》作者的心灵。他们对此加以继承和阐发 ,并明确提出了 “与时偕行”的命题 。

“与时偕行”这一命题 ,在《易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文言传》解说乾卦九三爻辞说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意思是说 ,九三爻辞讲君子终日勤勉奋发, 至晚夕则安闲休息 ,虽处危厉之境, 亦无灾咎,是因为能与时间 、 时运 、 时势共同前进 。也即所谓: “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淮南子 ·人间训 》解释此爻说: “终日乾乾, 以阳动也。夕惕若厉, 以阴息也。因日以动 ,因夜以息, 唯有道者能行之 。 ”“因日以动, 因夜以息 ”,即因时而动, 因时而止 ,也即 “与时偕行 ”之义。

损卦《彖传》说: “二簋应有时 , 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是说, 只用两盆饭举行祭祀 ,如此之薄祭, 在恰当的时机也可以实行。损卦的卦象是损下益上, 抑阴而扶阳, 但有时偏偏损上益下 ,损刚益柔 。因此, 减损还是增加, 丰盈还是亏损 ,要与时并进, 因其时机、时势而采取不同措施 ,所以说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损卦如此 ,益卦也不例外, 所以益卦 《彖传》说: “损上益下, 民说无疆。自上下下, 其道大光。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与时偕行”,在《周易》中也称为 “与时行也”。遁卦 《彖传 》说: “遁亨 ,遁而亨也 。刚当位而应, 与时行也 。 ”这是说 ,君子退隐 ,乃是亨通之道 。何以如此 ? 盖因阴的势力渐长, 小人得意之时 ,君子不得不因时势而行事 ,见机而去 ,暂时隐退 。小过卦 《彖传》又说: “小过亨( 亨字据王念孙校补) , 小者过而亨也 。过以利贞,与时行也。 ”[ 6]小过卦有四个阴爻, 两个阳爻 , 阴小而阳大 ,小的超过大的 , 故名为 “小过 ”。阴的势力超过阳的势力, 何以能够亨通? 原来其利在于守正 ,即能够依据时局而行事 ,与时机、时势共进退,故曰“过以利贞 ,与时行也 ”。既济卦《象传》所谓 “东邻杀牛, 不如西邻之时也 ”, 亦是此意。这与《左传》所谓 “相时而动 ”, “时以作事 ”, 《管子 ·霸言 》所谓 “慎守其时”, “以时兴事 ”也是一致的。据此,艮卦《彖传 》总结说: “艮,止也。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 其道光明 。 ”[ 6]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 ,进退行止 ,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必有光明前景。“变通趋时”是《易传》时观更具开创性的命题。春秋战国以来 ,无论是道家, 还是阴阳五行家 ,都推崇“时”, 然而 ,将变通与 “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的 ,除 《庄子 ·天运 》“礼义法度者 ,应时而变者也 ”一条之外,尚不多见。不管是黄老道家、老庄道家、还是阴阳家,《易传 》所谓 “待时而动”说的提出 ,似乎与道家与阴阳家有着某种切割不断的关联。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