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作为人类生活史与科学史中重要传统,其在古代中国体现为广泛而深刻的文化遗产。这些知识虽在深度上不及数理科学,但适应本地生产与生活方式,是值得继承与发展的宝贵资源。
长期以来,科学传播偏重于数理科学,如陈景润、玻尔、爱因斯坦、克里克、霍金等科学巨匠的宣传,而对竺可桢、林奈、布丰、法布尔、威尔逊等博物学者则相对较少提及。原因在于数理科学往往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高,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奥妙往往不易被领略。相比之下,博物科学门槛较低,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更适于优先传播。
《博物人生》一书从博物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教育中重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思想,同时也介绍了普林尼、格斯纳、怀特、卢梭等西方博物学的开创者。博物学的学习与实践并重,前者更多是专业领域的工作,而后者则是每个人都能尝试并做出贡献的活动。
本书还以草木这一切入点,通过具体案例向公众展示如何参与博物学,如何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与快乐。博物学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对自然的感知与理解,还能够激发探索兴趣,丰富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