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公开课教案设计-知识大全-龙咔百科
> 知识大全 > 列表
《落花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时间:2024-12-23 18:54:42
答案

《落花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教师板书课题。

 “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你们查资料了吗?生简要回答。

 教师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简单讲解。现在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了吧。

 【评析:对于城市的孩子而言,单靠讲解很难讲清楚花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借助在网上查到的图片使学生一目了然。尊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握了儿童的心理特点。】

 二、看音像资料,整体感知课文。

 师:我们知道了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音像资料。看了以后,你来说说和预习时相比,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师:音像资料看完了,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评析:形象的整体感知,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强调新感受,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读自然段,激励发现问题。

 师:我们看了音像资料,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对课文有深入了解,光看音像资料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读书。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每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下面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自然段?读懂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师:大家读书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通过自己读书读懂了不少自然段 ,还有了自己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同学们很会读书!不过,我们发现问题还只是完成了学习的一半,我们还要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

 师:我觉得同学们应该相信自己,我们先依靠自己的力量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2.读句子、词语、标点符号,自己解决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通过读懂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懂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观察读书情况。

 师: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简单汇报读书所得。

 师:看来我们是应该相信自己的!

 师: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同学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大家通过读书解决了不少问题,读书更加深入了,可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怎么办?

 【评析:从整篇课文到自然段,再到词、句、点,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把学生的理解不断引向深入,体现了学生不断的探究过程,并且使学生感悟到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1、小组合作。借助课文和查阅的资料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2、汇报时,可以把你们的理解说出来。把还没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教师补充说明: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就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本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自由的和别的小组交流,当然也可以和我交流,因为我也是这个学习群体的一员。如果本小组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把你们认为好的段落、句子读好,争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汇报交流合作所得。

 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肯定取得了不少成果,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哪个组能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是一种学习,耐心的听取别人的见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也是一种学习。

 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等方面来表达。还引导学生把理解的读出来,看其他同学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对不到位的地方以教师理解的方式渗透,如:a、你是这样理解的,老师替你解释一下,你看对不对?b、你是这样理解的,我能不能说说我的理解?c、他的理解我听懂了,我能不能说一说?d、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对这里有了更深的理解,能不能让老师也说说理解和体会?e、他朗读的真好,老师好像听出了…f、他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了,我们能不能也读一读,看能不能和他读得一样好。

 对于学生的读,可以这样引导:“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一句或一段读好?”学生回答。

 师:“你就这样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就来听听他读的,看我们能不能听出他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还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不能一一汇报了。这里还有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样?

 (2) 出示问题,全班讨论。

 师:下面老师把大家没有解决的问题出示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这一部分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生互相启发和讨论为主,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积极参与,教师作用和汇报读书时基本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论,也可以质疑。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及时给与激励和评价,教师始终欣赏和参与学生学习。文中含义深刻的话学生如果理解不到位,教师就用课件出示许地山原著中的句子,让学生读原著,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仍然理解不好,教师用自己渗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

 【评析: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合作,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

 四、自由评价。

 1.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我们自己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和大家合作交流。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知道父亲谈花生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谈花生也就是在谈人生。

 师:我们仿照“实话实说”,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说说课文,可以谈谈作者,可以说说我们今天的共同学习。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出示自己的体会: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老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感觉课文语言朴实,简直就像一首朴实的小诗。这是老师的感受,同学们读了老师的感受,你们肯定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评析:课后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作业。作业的布置,使一节课的研究更加深入,学生获得的体验,可以通过研究不断加深,学生感悟的学习方法可以不断得到验证和运用。把学生的学习真正拓展到课外,达到校内外沟通的目的。】

 总评:这篇教学设计几乎没有涉及到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跟传统意义的教案相比,有很大区别。原因是学生有很多问题,不可能一一列出,再就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教师只有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了然与胸,并且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才能从容应对。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由读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事先不设计具体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合作解决,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新型的关系,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学习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试图体现学生的探究过程,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感悟文章,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整个教学设计,教师都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用谈自己理解的方式渗透给学生,有时用自己的理解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积极投入的学习。教师还用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许地山的原著等引导学生学习,加深理解,更主要的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资源,让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的方法。

;

推荐
© 2024 龙咔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