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当车的正确读音介绍如下:
拼音:táng bì dǎng chē。
释义:螳螂立于车道中,举起双臂,妄想要阻挡车子前进。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译文: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还自以为才高智盛很有力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螳臂当车的近义词
蚍蜉撼树
拼音:pí fú hàn shù。
释义:比喻力量本来很微弱,而又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译文:批评那些所谓批评者狂妄可笑,幼稚无知;认为他们企图贬低李白、杜甫,就好像蚂蚁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贬义。
资料拓展
螳螂(学名:Mantodea)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修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形态特征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虫,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