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常见的哪些文言意象
像竹子一样挺拔高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多遍,但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与回味。人的一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高尚的追求,并且持之以恒地终其一生去拼搏奋斗。当然,我们想实现任何目标都得付出,都得脚踏实地,都得经得住考验。洪水猛兽挡不住我们的去路,任何羁绊诱惑也不能让我们迷恋,雨打风狂更不能让我们屈服,我们要岿然不动,屹然不倒,泰然处置。
人的目标有多种。我觉得,爱情和事业居于同等地位,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影响。芸芸众生,我们如果发现自己钟情的女孩,就应该勇敢主动地去追求,否则可能会追悔,留下遗憾。事业是一生的事情,而爱情是青春的烙印,花季错过,落寞无限。所以,我奉劝大家,遇到爱情,千万别错过,否则会抱憾。另外,自己喜爱的女孩就得全身心去爱护她,不能恣意欺骗,不能任意玩弄,不能随意抛弃。而要象竹子那样,既保持挺拔自尊的姿态,又要表达自己的爱意,喜欢她就让她知道,不要深埋心底。她说的永远是对的,即使有时失之刁蛮,但也要肯定她是对的,对于我们心爱的人,我们不能反驳只有包容。为了所爱的人,我们应该这样,这也是相当值得的。
总之,象竹子那样,品节清雅,高尚挺拔,韧劲十足。这就是我的一点感悟吧。
2. 求古文古词古诗常用意象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3. 诗词~文言文中的意向谁能给我说点
1. 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梅花——傲霜斗雪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3. 松——刚直坚毅
松树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毅刚直,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 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6. 杜鹃鸟——凄楚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楚、哀伤的象征了。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7. 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 鸿雁——思乡怀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4. 【求古诗中常见意象至少20个一定要附上古诗例句在此先谢过】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10.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5. 【求文章中常用的意象梅兰竹菊这些常识就不用了,就算只有你一个答
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6. 【文言文词类活用请说明】
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考生备考的难点,词类的活用又是这个难点中的重点.文言文有时因为词语不够丰富,有时也是出于修辞的需要,一些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要活用.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如果考生能借助已有的现代汉语词性的语法特点的有关知识,判断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就会对它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明晰. 一、词类活用的表格与示例 二、词类活用细解 (一)名词的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简析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简析 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简析 “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 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简析 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 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如 ①秦师遂东. 简析 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⒉名词的使动用法 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简析 “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 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 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⒊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①孟尝君客我. 简析 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 ⒋ 名词直接做状语 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简析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简析 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 的方式:当面. ⑶ 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简析 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 ⑷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 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 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 简析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 的性质:每年. 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南取百越之地. 简析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 ⑺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简析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 ,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二)动词的活用 ⒈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①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简析 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 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⑴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⑵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②晋侯饮赵盾酒. 简析 “食”,吃,是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